万丰奥威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8%,这个数字一出,市场立刻投来更多关注目光。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29亿元,不仅创下阶段性新高,更在营收微降的背景下实现利润大幅跃升,净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6.6%。这一表现背后,是成本控制、费用优化与高附加值业务推进的共同作用。而拆分来看,前三季度整体营收114.16亿元,同比增长0.40%,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29.38%,说明这种盈利能力的改善并非偶然,而是趋势性的转变。
从业务结构看,汽车金属轻量化仍是基本盘,前三季度贡献收入93.85亿元,占比超八成,同比微增0.02%。虽然增长看似乏力,但在整车竞争白热化、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能稳住规模已属不易。更关键的是,公司在新能源客户配套上不断深化,与比亚迪、奇瑞、赛力斯等主流车企合作紧密,镁合金大型压铸件的国产化应用也在加速落地——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未来单车价值量提升的关键路径。
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通航飞机和eVTOL业务。这块业务前三季度收入20.31亿元,同比增长2.20%,看似增速不高,但其战略意义远超当前营收占比。万丰奥威旗下的钻石飞机在全球通用航空领域具备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拥有EASA认证的DOA资质,手握18款机型知识产权,并在奥地利、加拿大等地布局研发与制造基地。更重要的是,2025年3月公司完成对德国Volocopter核心资产的收购,正式切入城市空中交通(UAM)赛道。eDA40电动飞机已成功首飞,eVTOL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型号合格证取证工作,逐步构建“飞行器制造+智能系统+起降设施”的生态闭环。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是有点兴奋的。我一直在关注低空经济这条赛道,而万丰奥威的布局之早、动作之稳,确实超出预期。它没有盲目跟风炒作概念,而是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再依托自身制造能力和国内政策东风进行本土化整合。这种“技术引进+自主迭代+场景拓展”的模式,比很多纯PPT造飞行汽车的企业靠谱得多。
当然,我也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低空空域管理开放进度、eVTOL适航取证周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都是悬在头顶的变量。但从三季度净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环比下降近2.8个百分点来看,公司的运营效率正在优化,抗风险能力在增强。
在我看来,万丰奥威已经不只是一个传统汽配企业。它的“双引擎”战略正逐渐从构想走向现实:一边靠轻量化零部件提供稳定现金流,一边用通航和eVTOL卡位未来出行入口。如果低空经济真能在接下来几年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爆发,那它很可能是为数不多具备完整产业基础的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