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盘逐步站稳4000点,人工智能、存储、芯片等概念股持续占据市场焦点时,曾被寄予“万亿级赛道”厚望的低空经济板块却略显落寞。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领域概念股鲜少跻身热门行列。去年被热炒的中信海直、深城交等标的股价逐波回落,市场关注度显著降温。
政策层面的信号仍在释放积极预期。“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再度重申高度重视低空产业发展,并且将其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催生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的可能性,对低空产业是一针强心剂。
随着三季度披露结束,各家低空经济上市公司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前端主机厂与运营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实现业绩增长,而作为“硬件底座” 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相对迟缓,成为制约行业“质变”的关键卡点。
当前,行业正处于量变积累关键阶段,在牛市行情下,亟需更多政策与业务催化。
主机厂领衔产业链突围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主机厂与通航运营企业率先展现出突破动能,多家公司三季度业绩与业务进展同步亮眼,成为板块中的 “稳定器”。
作为 A 股稀缺的通航飞机主机厂标的,万丰奥威前三季度交出了稳健答卷:实现营业收入114.16亿元,同比微增0.4%;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4%,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38.1%。
业绩支撑在于通航业务。其前三季度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业务营收达20.31亿元,同比增长2.20%,公司明确表示“报告期内通航飞机订单充足”,同时正加速开拓全球私人飞机市场,并推进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DA40电动飞机、无人机、DART系列新机型的研发。
万丰此前有整合钻石飞机的成功经验,收购Volocopter核心资产后,有助于构建“以飞行器制造为业态+以智能系统与起降设施为依托的生态”相融合的城市空中交通系统。
从年初至今,万丰奥威股价下跌了近10%,市场价值有待被重新挖掘。华创证券预计2025年公司盈利10.7亿元,对应PE为34倍,目前万丰奥威滚动市盈率为43.82倍。
eVTOL技术迭代也在加速。
10月13日,亿航智能时隔多年推出新一代复合翼构型 eVTOL——VT35,这款主打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等中长途场景的机型,中国市场官方指导价为650万元,其核心竞争力源于英搏尔研发的电推进系统。该系统基于英搏尔乘用车“集成芯”技术,耗时一年多开发完成,实现 “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的特性,适配eVTOL的整机需求。
英搏尔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了46.7%,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191.2%。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就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了580.6%。
但业绩高增尚未完全传导至股价,年初至今该公司股价仅上涨22.56%,估值与业绩增速明显不同步。
业务端,英搏尔与亿航智能的合资公司云浮英航智能eVTOL生产项目已于三季度启动试产,标志着其从“技术供应商”向“产研一体化”的迈进。
通航运营企业则在场景落地中展现出经验优势。近期,中信海直同峰飞航空完成首次吨级以上eVTOL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以及首次跨城(合肥—怀宁)低空物流。
由此可见成熟的通航运营公司的经验和体系保障优势可以迁移到eVTOL上,中信海直也将低空经济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在航线开辟过程中,中信海直实地勘探、方案论证、航线规划、起降点选择、空域申请、跨区域空域协调、隔离运行下安全飞行、场地与充电适配等全链条,一方面链接需求场景,另一方面赋能新技术落地。
中信海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6.33亿元,同比增长9.05%;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5.53%;扣非归母净利2.45亿元,同比增长26.97%。第三季度中信海直归母净利润9100万元,为上市以来最好的三季度表现。
低空基础设施待催化
基建是硬件基础,也是低空经济落地的排头兵,主要包括地面物理类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面信息类管理保障软件系统建设。
相比于去年,今年基础设施落地的进度有所放缓,这也影响到了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今年以来,两家代表性企业苏交科和深城交年跌幅都超过10%。
深城交通过向政府、产业提供相关咨询和技术服务,规划可落地的低空经济发展方案,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寻求项目实施的总包,以及最终项目的运营。此前公司连同IDEA研究院共同拿下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项目,项目总金额超5亿。近一年来,项目进度暂未看到新的进度更新。
作为低空规划的头部企业,深城交三季报表现并不佳。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0.43亿元,同比下降27%,扣非净利0.24亿元,同比下降38%。
另一家低空规划企业苏交科业绩同样承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69亿元,同比下降5%,归母净利润更是下降近7成。
在低空经济领域,苏交科主要从事的是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将“无人机+AI”技术应用于杭千高速、宁沪高速等具体场景,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闭环。
低空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国家实施低空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低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的战略基础设施,但其准入门槛较高,业内具备实力进入低空核心信息化领域的IT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
中科星图今年在低空经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目前,公司低空业务已完成线下签约10余城、线上服务60余城的市场布局。
11月3日,陕西采购与招标网公示显示,中科星图以约2.95亿元的投标报价,成为“汉中市低空经济数字化基础设施及配套场景建设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
业绩贡献也逐步显现,前三季度中科星图营收20.08亿元,同比增长10.0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0.54%,低空经济业务已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成为新的增长极。
从当前格局看,低空经济正处于“量变积累”的关键阶段,前端主机厂与运营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实现业绩突围,为行业注入信心。
正如“十五五”规划建议所指向的,低空经济有成为万亿级赛道的潜力,但从“静待花开”到“全面绽放”,仍需政策进一步催化基础设施落地、场景规模化复制。
前端产业链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导,行业才能真正迎来“质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