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工国际,并对公司财务总监康志锋和董秘芮红进行专访。
“当前工程行业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国内供需关系不平衡等挑战,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芮红表示,为平抑工程承包业绩波动,公司确定打造投建营板块,聚焦环保工程、索道工程和清洁能源三大领域,形成并持有具有稳定收益的优良运营资产,以创造稳定且可持续的收益和现金流。未来,公司将推动业务布局向工业化领域聚焦转变,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转变,推动企业竞争优势向“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经营”硬核实力转变。
融资模式多元化创新
“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存在一定的波动。”康志锋解释称,去年同期,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城、伊拉克九区油气等多个项目处于执行高峰,确认收入的基数较高;今年上半年,尼加拉瓜蓬塔韦特国际机场、乌兹别克斯坦垃圾发电等重要项目刚启动,加之去年子公司北起院转让所属科正平而产生较大一次性投资收益等因素,对主要财务数据同比产生一定的影响。
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工国际实现营收47.88亿元,同比下滑12.95%;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下滑34.86%。
“若剔除投资收益后,公司的利润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综合毛利率提升至18.6%,资产负债率52.55%,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97亿元,公司质量不断提升。”康志锋表示,在新签合同方面,上半年,中工国际新签合同额合计21.39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手合同余额达95.45亿美元;国际工程生效合同额9.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
“在医疗工程领域,公司在中美洲、中东、南亚、非洲等区域连签6个医院项目,总金额超4亿美元。以此为范本,公司正在逐步向机场工程、大型场馆建设、数据中心等新的细分赛道进发。”芮红介绍,在海外,公司上半年新签了哈萨克斯坦纯碱厂二期、土耳其储库三期等多个海外工业化项目,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在国内,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承接了银行数据中心、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在手合同的不断增长,为全年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夯实了基础,也为后续业绩释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康志锋介绍,面对传统融资模式不可持续、两优贷款额度急剧减少的情况,公司针对业主需求和项目特点,不断开拓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公司与中国信保、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保持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
向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转型
芮红对记者表示,中工国际正坚定地向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转型,将科技创新视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十四五”以来,公司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起覆盖公司全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实现科技管理从0到1的系统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工国际牵头的本年度集团科技专项现已获集团支持资金合计达1550万元。”康志锋向记者补充道,在国机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成功搭建了创新协作平台,强化战略服务能力。上半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机集团首席科学家徐建发起,所属中国中元为创始成员之一的国机“大科学工程与先进工业设计创新联盟”顺利揭牌。“创新联盟”将充分发挥中国中元设计和总承包能力,开展跨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聚力提升国机集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能力水平。
在此基础上,公司构筑了以“一体两翼”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以中工国际本部为主体,整合中国中元的设计咨询能力与北起院的高端装备制造优势,形成了从前端策划到后端运营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
康志锋表示,投建营业务创新方面,现已取得明显成效,公司未来也将持续在这一领域深耕。上半年,清洁能源工程方面,乌兹别克斯坦两个垃圾发电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合计总投资约4.75亿美元,预期税后收益率超8%,远高于国内同类项目。索道工程方面,公司投资建设的第一条索道天门脱挂索道项目已通过国家索检中心验收,项目已于9月初进入试运营期。环保工程方面,从BOT到ROT、TOT,实现了模式创新,运营收益稳定。
推动市值与价值相互促进
在构筑核心竞争力方面,芮红对记者表示,中工国际在保持传统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新市场已成为海外业务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十四五”以来,公司连续开发并高质量建设了圭亚那医院群、乌兹别克斯坦奥运城、伊拉克九区油气中央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
“我们一直坚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情,集中优势资源开辟伊拉克油气工程市场。”芮红告诉记者,油气工程领域进入门槛高、专业性强、规模体量相对较大,对项目执行具有很高的要求。伊拉克9区油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于2022年布局,2023年正式开始执行,在工期要求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项目油包于2024年4月提前3天顺利投油,气包又于12月15日提前15天实现一次性投气,创造了伊拉克同类项目建设最短工期纪录,同时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零安全责任事故”的“四零目标”,取得业主伊拉克石油部等的高度赞誉。
芮红介绍,为推动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互促进,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公司制定并发布了市值管理制度,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
“在努力做好经营管理的同时,公司综合运用多种市值管理方式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芮红介绍,2024年以来,公司相继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及其进展公告,积极向投资者报告公司主营业务成果、创新能力发展、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情况,持续推动公司质量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中工国际积极贯彻落实《股东回报规划(2024年-2026年)》,已向全体股东派发2024年度现金分红1.55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42.8%,与投资者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