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在近期市场中成为焦点,股价一度快速攀升,11月3日A股收于48.79元,单日跌幅2.28%,成交额达102.42亿元,交易活跃。这一波动与公司所处的多重技术赛道及其引发的市场预期密切相关。高盛于近日发布研报,将三花智控A股评级由“买入”下调至“中性”,目标价定为40.9元,认为当前股价已过度反映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乐观假设,短期内缺乏兑现基础。
高盛的调整并非否定公司基本面,而是对短期估值过热的风险提示。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虽下调A股评级,却维持对H股的“买入”评级,同时上调了2025至2030年每股收益预测4%–8%,并调高目标市盈率,反映出其对公司长期技术能力与全球布局的认可。分歧的核心在于“叙事”与“现实”的节奏错配:资本市场正在为未来十年的机器人产业提前定价,而企业实际收入贡献仍需等待量产落地。
市场对三花智控的热情主要来自两大方向。一是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公司已设立机器人事业部,聚焦执行器与热管理系统开发,被普遍视为特斯拉Optimus关节总成的独家供应商。尽管此前“50亿元订单”传闻已被澄清,但技术绑定逻辑仍在。然而,特斯拉官方已将Optimus Gen 3发布时间推迟至2026年Q1,量产进一步延后至2026年底,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营收。
二是液冷技术向AI数据中心延伸。受益于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液冷方案在服务器散热中的渗透率加速提升。三花智控凭借在微通道换热器、泵阀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已切入相关供应链。公司正从外部冷却向服务器内部冷却拓展,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传统主业方面,制冷与汽车热管理板块保持稳健,产能与订单匹配良好。但高盛指出,暖通空调业务受“以旧换新”政策节奏和高基数影响,四季度增速或承压;新能源车热管理业务预计维持12%-15%的温和增长。
综合来看,当前股价更多反映的是对未来产业爆发的贴现,而非即期业绩驱动。机构观点分化明显,背后是对技术演进节奏与商业化时间表的不同判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液冷产品在AI服务器中的渗透情况,以及公司在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展。内情不得而知的是,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技术验证周期与最终定点结果,或将决定下一阶段估值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