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于2025年10月22日宣布在美国召回12,963辆汽车,涉及部分2025款Model 3和2026款Model Y车型,原因是电池组接触器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中突然丧失动力,增加碰撞风险。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披露的信息,故障源于电池包内部的连接部件问题,该问题可导致推进力无预警丢失。此次召回涵盖自今年3月至8月期间生产的近8,000辆Model Y SUV及超过5,000辆Model 3轿车。特斯拉已收到36起相关保修索赔和26份现场反馈报告,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因该缺陷引发的交通事故、人员受伤或死亡案例上报。
这一召回事件发生在特斯拉业务转型的关键节点。公司近期发布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明确将战略重心从电动汽车转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自动驾驶FSD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未来价值的核心驱动力。马斯克公开表示,特斯拉未来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并计划在2026年启动大规模量产。与此同时,特斯拉在ICCV会议上披露了FSD系统采用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融合的神经网络架构,进一步强化其AI技术路线的市场想象空间。
尽管AI叙事持续升温,但此次召回再次凸显特斯拉在硬件质量控制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NHTSA已对特斯拉多款车型展开调查,包括2021款Model Y的电动门把手供电问题,以及Cybertruck上市后发起的六次以上召回。这些事件叠加,反映出市场在追捧其AI愿景的同时,对公司工程落地与制造稳定性的担忧并未消退。尤其是在Robotaxi即将进入商业化扩展阶段之际,任何关乎安全与可靠性的负面信息都可能影响监管审批节奏和公众接受度。
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情绪分化明显。一方面,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柯力传感、拓普集团等受到资金关注,三花智控最新股价报48.10元,涨幅2.49%,成交额达118.01亿元,显示市场对AI硬件生态的积极预期;
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当前特斯拉的长期故事依赖于尚未验证的大规模AI应用,其市值支撑更多来自未来现金流折现而非当下盈利能力。当现实中的产品缺陷与理想化的技术蓝图并存时,投资者正面临一场关于信任与风险的再评估。 至于Optimus能否真正成为增长引擎,以及FSD能否如期实现全美部署,接下来的财报数据和实际运营进展将成为关键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