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公司最新披露信息,其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已完成量产验证,产品覆盖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可穿戴设备,并已实现对客户供货。技术指标显示,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且已通过蔚来、小鹏等车企的验证,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方面,400Wh/kg的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已完成,采用聚合物电解质路线,离子电导率达到2.5mS/cm,厚度压缩至15微米,接近硫化物体系水平。公司规划2026年实现第一代全固态电池量产,产能1GWh,2027年推出500Wh/kg的第二代产品。
这一技术路径的推进与即将在10月23日发布的新品密切相关。市场预期该新品为动力聚合物固态电池,若如期落地,将标志着欣旺达从消费类电池向动力电池领域延伸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能板块的布局同步加速。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8.91GWh,同比增长133.25%,显著高于行业增速。684Ah大容量储能电芯已于9月发布,寿命超20年,适配多种集装箱规格,进一步强化其在工商业与电网级储能市场的竞争力。叠加与远致储能、港华能源等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表明其正通过资本与产业链协同方式扩大储能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与理想汽车合资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意味着其自研电池技术开始进入车企主导的产业化通道。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占据主导地位,二线厂商面临价格压力。欣旺达若能在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上领先1 - 2年,有望突破现有专利壁垒,提升单车电池价值量,从而在集中度提升过程中抢占份额。当前储能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天津召开的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中,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企业联合发布《集装箱锂电池储能系统自律实践指南》,强调构建全链条安全体系,反映出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电池50ETF(159796)近期资金持续流入,近20日吸金超42亿元,反映市场对电池技术迭代与储能增长前景的认可。欣旺达作为成分股之一,2025年9月股价上涨超26%,市值达571.6亿元。尽管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仍存不确定性,产线减值风险与高资本开支带来的财务压力需关注,但其在材料体系、制造工艺与下游绑定方面的进展已形成阶段性优势。全球储能市场预计2025年装机量达1000GWh,电池出货量有望突破600GWh,技术领先者将优先受益。内情不得而知的是,聚合物路线能否在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之间实现长期平衡,仍待实际应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