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部分特斯拉车主反映,其车辆电池管理系统出现异常,最大充电量被限制在50%左右,导致日常使用受到严重影响。这一问题的集中爆发,叠加特斯拉在当地服务响应迟缓,已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目前韩国国土交通部已启动调查,若确认存在产品缺陷,将可能采取强制召回措施。与此同时,韩国环境部正考虑取消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补贴资格,以示惩戒。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韩注册量从2020年的1.5万辆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2万辆,今年9月更以同比超570%的增幅连续三个月位居进口车注册榜首,但服务体系的建设明显未能同步跟进。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动态仍持续吸引资本市场关注。尽管此前有关三花智控获得50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的消息已被证实为虚假传闻,但该公司与特斯拉在Optimus项目上的实质性合作仍在推进。公开信息显示,三花智控已将汽车阀组小型化后应用于机器人关节测试,并计划在昆山建设年产20万台的产线,2024年投资38亿元布局机器人执行器基地,目标2026年实现百万台产能。此外,拓普集团作为执行器总成独家供应商,已在宁波预留20万台/年专用产能,其灵巧手部件已于2025年Q1进入量产阶段;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分别在谐波与RV减速器领域获得小批量订单,鸣志电器、兆威机电则在灵巧手电机环节取得认证突破。
市场对特斯拉产业链的情绪波动显著。2025年10月15日,受虚假订单消息刺激,三花智控A股涨停,H股大涨近13%,带动人形机器人板块整体走强,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席位大举买入,但深股通与机构同步减持,呈现明显分歧。次日随着澄清公告发布,股价迅速回调。此类事件反映出当前市场对特斯拉相关题材的高度敏感,也暴露出信息传播链条中“出口转内销”式谣言的操作空间——通过海外社交平台二次包装国内传言,利用信息核实的时间差触发短期交易行为。
多家核心供应商虽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但仍面临巨大压力。特斯拉对成本控制极为严苛,要求绿的谐波降价40%、三花智控整套热管理方案压价至材料成本以下,汇川技术甚至需以零利润换取长期订单。与此同时,国产关键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产能稀缺,产线投入高、回本周期短,融资难度大,行业普遍处于“接单即承压”状态。这表明,尽管成为特斯拉供应商意味着技术认可,但商业可持续性仍取决于后续议价能力与规模化落地进度。
当前特斯拉在终端市场暴露的服务短板与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快速布局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韩国充电故障引发监管介入,另一边是Optimus零部件体系加速成型,两条主线共同指向一个现实:高速增长背后,无论是售后服务网络还是供应链管理,都正经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