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国微刚刚扔下一颗“重磅炸弹”:截至2025年,其海外手机eSIM出货量已突破千万级,成为中国首家且唯一实现eSIM芯片大规模国际化商用的企业。这不仅是国产芯片“出海”的里程碑,更意味着中国在数字安全核心赛道上真正站上了全球舞台中央。
规模化商用落地,打开全球化新格局
我观察到,紫光国微的eSIM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规模化商用,成功导入多家国际知名设备厂商,覆盖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多元场景。这种“从点到面”的突破,说明其产品不仅通过了严苛的技术认证,更赢得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任。尤其是在欧美等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反映出中国企业在高门槛的数字身份安全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还推出了支持卫星互联网应用的新一代eSIM芯片THC9E,具备“运营商eSIM+卫星通信eSIM+WIFI”三位一体的空地一体化连接能力。虽然目前尚未用于6G通信,但这一布局明显是在为未来万物互联、全域覆盖的智能终端生态做技术储备,战略前瞻性值得肯定。
国内政策破冰在即,双轮驱动可期
海外市场捷报频传的同时,国内市场也在悄然松动。随着eSIM相关政策逐步明朗,紫光国微已在境内启动多个项目。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消费电子基数和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工业物联网需求,一旦政策全面放开,内需市场潜力将极为可观。我们发现,公司在汽车安全芯片领域已有扎实基础——年出货量达数百万颗,客户覆盖国内主流主机厂,这为其eSIM向车联网渗透提供了天然入口。
结合其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05%、扣非净利润增幅高达32.34%的亮眼业绩来看,特种集成电路业务的增长动能强劲,而eSIM作为其中的关键增长极,正逐步从技术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当前两融余额超32.5亿元,处于历史较高分位,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成长性的持续关注。
当然,也要看到,存储类产品受客户端降本压力影响价格承压,公司正通过优化结构与提升效率应对。整体而言,紫光国微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以eSIM为支点拓展国际化版图,路径清晰。接下来的关键,是看国内商用落地节奏以及新产品的客户导入速度。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