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刚刚释放关键信号!53名核心骨干即将行权,48万股股票期权即将落地,但背后却有近6万份被注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激励兑现,更折公司业绩考核的刚性执行与管理团队的深度绑定。
首期行权条件达成,核心团队获激励
根据苏泊尔2025年10月23日公告,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成就的议案》。这意味着,自2023年10月授予的股票期权已进入首个行权窗口期。本次共有53名激励对象符合行权条件,合计可行权480,780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6.49元/份,来源为公司定向增发A股普通股。
从名单来看,包括原总经理张国华、财务总监徐波、副总经理兼董秘叶继德等高管均在列,体现了激励计划向核心管理层倾斜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权采用“自主行权”方式,实际行权将在完成相关登记手续后陆续展开。
业绩达标但未满额:业务单元考核显刚性
虽然整体行权条件达成,但并非所有期权都能全额行权。公告显示,因部分激励对象所在业务单元的第一个行权期业绩考核达成率为89.45%,未达到100%基础目标,公司据此注销了56,720份股票期权。这一操作严格遵循激励计划中“按实际达成比例行权”的规定,反映出苏泊尔在绩效考核上的严肃性和执行力。
与此同时,公司层面的关键指标表现亮眼:2023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35.02%,远超激励计划设定的不低于22%的目标。个人绩效方面,53名激励对象也全部考核合格。由此可见,业绩短板主要来自局部业务单元,而非整体战略失速。
市场信号与未来观察点
结合近期融资数据看,2025年10月中旬以来,苏泊尔融资余额持续上升,两融余额一度突破6900万元,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水平,说明市场情绪偏向积极。此次期权行权虽规模不大(占总股本仅0.06%),但传递出管理层稳定、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正面信号。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部分高管如原总经理已标注为“原”,可能涉及人事调整。后续需关注新管理团队如何推进业务单元复苏,以及第二、第三行权期的业绩目标设定是否更具挑战性。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财报与战略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