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8 20:57:00 股吧网页版
达安基因近20年首亏
来源:中国经营报

K图 002030_0

  经历三年高增长后,国内IVD(体外诊断)龙头达安基因(002030.SZ)业绩急转直下。

  根据年报,2024年,达安基因营收约8.53亿元,同比下降27.27%,净利润约-9.25亿元,同比下降983.98%。Wind数据显示,这是达安基因近20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为负,也是其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达安基因主要从事基因诊断技术及其试剂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2020年—2022年,借助于销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达安基因业绩迎来高增长,三年净利润合计约114.8亿元,约占其上市20年总盈利额的90%。

  事实上,在净利润还有约1亿元的2023年,达安基因扣非净利润已从2022年的51.76亿元骤降至-3.64亿元。对于近两年业绩下降的原因,达安基因方面均表示主要是受市场需求影响。

  近日,达安基因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表示,公司在2023年业绩下降后持续投入科研,积极拓展新品,但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业绩仍出现大幅亏损。该工作人员补充表示,公司近年持续降本增效,员工人数自2023年开始减少。而关于公司对市场需求何时迎来拐点的判断,该工作人员称:“目前把握不了。”

  产品价量齐跌

  在2023年还能勉强维持盈利的达安基因,到了2024年,业绩一落千丈。

  年报显示,达安基因2024年营收回落至10亿元以内,低于2019年水平,营业总成本约10.58亿元,利润总额约-10.71亿元,净亏损约9.25亿元。

  两年前,达安基因尚处业绩高光时刻,2022年营收高达120.46亿元,净利润达约54.12亿元,扣非净利润约51.76亿元。到了2023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90.2%,净利润同比下降98.07%,扣非净利润降幅超100%。

  从暴赚到巨亏,达安基因只用了两年。

  达安基因主营业务包括生物制品业务和金融服务。2024年,生物制品收入同比下降28.57%至约8.21亿元,占比96.2%,金融服务收入约3242.91万元,同比增长1.2%,占比3.8%。其中,生物制品业务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销售商品收入约7.12亿元,同比下降32.06%,占比83.49%,提供劳务收入同比增长7.03%至约9915.51万元,占比11.62%。

  报告期内,达安基因销售商品的毛利率为36.43%,同比下降15.26%,生物制品业试剂类产品销量约为288.21万盒,同比下降81.62%,生产量同比下降82.97%至约332.08万盒,库存量同比增长8.08%至586.58万盒。

  达安基因方面表示,受市场需求影响,POCT(即时检测)相关产品生产量、销售量下降。类似的表述亦出现在达安基因对公司2023年产品销量下滑的解释中。

  前三年,达安基因生物制品业试剂类产品销量呈现逐年同比增长200%以上的趋势,2022年增幅达到314.26%,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及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的需求持续,公司全力生产,充分保障市场供给。2020年—2022年,达安基因销售商品的毛利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毛利率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达安基因的产品类别划分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并非为POCT产品,也就是说,在2024年,达安基因常规产品销售亦遭遇挑战。

  事实上,达安基因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披露的业绩下降原因不止于受市场需求减少影响,还包括价格调整因素。

  记者注意到,在经过几轮大规模集采后,达安基因旗下产品的终端售价大幅下降。2022年11月7日,达安基因下发调价通知函称,自2022年11月起,公司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价格进行大幅度下调,其中多个产品调整后的价格为10元/人份。根据青海省药品采购中心于2022年11月15日发布的调价通知,达安基因旗下39款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价格的降幅中位数达到76.85%,其中有4款产品降价超九成。

  无法持续的新冠病毒检测业务还给达安基因带来了坏账,并在近两年吞噬净利润。

  2023年,达安基因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1.54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47.33%。2024年,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4.08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为44.12%,报告期内,公司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约1.02亿元,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的坏账准备约9.16亿元,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合计约10.2亿元。

  近三年员工骤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下降的2023年及2024年,达安基因的费用支出却呈现不同的变动趋势。

  2023年,达安基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81.6%、58.18%,公司方面称主要原因是营收减少。但在营收进一步下滑的2024年,这两项费用不降反增,同比分别增长20.43%、6.32%至2.08亿元、1.47亿元,对此,达安基因方面没有披露具体原因。

  不过,达安基因近两年研发费用持续下降,主要是因为人员架构变动,对应费用减少。

  2023年—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分别下降56.96%、25.36%至3.02亿元、2.26亿元,而在2022年,该项费用达到7.02亿元,公司当年仅技术人员就有1888人(2020年仅有575人),公司总人数为3580人。到2023年,公司技术人员为1089人,员工总人数较2022年减少1612人至1968人。截至2024年年末,达安基因员工总人数为1730人,其中技术人员有909人。横向对比来看,达安基因近三年主要缩减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其中技术人员共减少979人,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分别减少503人、303人。按员工教育程度,达安基因近两年的博士、硕士人数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达安基因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年从公司获得的报酬大幅减少。其中,董事、总经理黄珞的薪酬从2022年的596.72万元降至67.5万元。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张斌及董事、副总经理蒋析文的薪酬均从2022年的约533万元降至2024年的60万元。

  达安基因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公司近年确实在持续进行降本增效的工作,出现了员工人数减少、管理层薪酬下降的现象,其表示:“这与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关联性。公司今年的员工人数是否还会继续减少有待后续公告披露。”

  在此背景下,达安基因近年研发投入持续下滑,2024年为3.87亿元,同比下降26.91%,占营收比例为45.37%。对于2025年的研发投入计划,达安基因方面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仅表示:“主要聚焦在有前景的重点项目上,实际投入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目进度。”

  对于新品的推出及上市计划,达安基因方面亦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公司主营产品为分子、免疫、生化类别诊断试剂及相关耗材、仪器等。公司已全面进入IVD全领域,聚焦于诊断技术和产品的临床、公共卫生、检验检疫、生命健康相关领域等全场景应用,将继续做大做强PCR及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积极发展免疫、生化、分析仪器等全诊断技术平台、产品和市场领域。”

  提及业绩提振措施,达安基因方面表示,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将积极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积极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