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器要“包圆”子公司了。
11月21日晚,航天电器(002025)公告,拟以公开摘牌方式,出资4659.03万元收购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航天电机系统有限公司(简称“航电系统”)32%的股权。这笔交易完成后,航电系统将从持股68%的控股子公司变为100%全资持有。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股权转让通过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进行,交易对手方是关联企业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因此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航电系统成立于2015年,主营民用直流无刷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产品,是航天电器推进民用电机业务的重要平台。财务数据显示,其2024年实现营收7278.91万元,净利润694.47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616.36万元,净利润230.33万元,盈利能力稳定。不过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5年上半年仅107.37万元,较2024年全年940.38万元大幅下滑,这点值得关注。
此次交易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航电系统净资产账面值9093.56万元,评估值达1.456亿元,对应32%股权的挂牌底价4659.03万元,定价逻辑基本合理。但有意思的是,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与补偿条款——这在同类并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标的本身已是控股子公司,且控制权整合属于内部资源调配。
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助于整合电机业务、推动民用产业布局,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独立董事也认为定价公允,不损害股东利益。不过公司也提示,摘牌能否成功尚存在不确定性。
看到这,我有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航天电器今年三季报数据其实很有看点:虽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4.53%,但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4%,扣非后更是飙涨190.86%,说明经营正在显著回暖。更关键的是,公司在半导体测试和数据中心领域已获得批量订单——这是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实锤信号。
在这种背景下全资控股航电系统,我认为不是简单“并表”,而是战略聚焦的体现。民用电机作为连接传统工业与智能装备的关键部件,正处在需求上升期。把管理权彻底收回来,有利于资源协同、加快产品迭代。
唯一让我稍有顾虑的是现金流。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亿元,此时动用自有资金收购,虽金额不大,但仍需关注后续资金安排。不过总体来看,这次动作谨慎务实,方向清晰。
我对航天电器的看法是:它正在悄悄完成从“配套件供应商”到“高附加值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变。只要新业务放量持续兑现,估值体系有望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