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器突然传出大动作——公司半导体测试、数据中心等新产品线已获得批量订单!这条消息在今日午后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航天电器在互动平台的最新回应,公司在重点拓展的半导体测试和数据中心领域进展顺利,相关产品不仅完成技术布局,更已实现商业化突破,拿下实质性批量订单。这一表态直接点燃了投资者对该公司成长性的新期待。
这并非航天电器首次释放转型信号。作为国内高端连接器、微特电机、继电器等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公司长期以来深耕航天军工配套业务,具备扎实的技术积累。但近年来,其明显加快向民用高成长赛道延伸的步伐。此次明确提到“半导体测试”和“数据中心”两大方向,并强调“批量订单”落地,意味着其民品拓展正从概念阶段进入业绩兑现初期。
与此同时,公司近期还披露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航电系统剩余32%股权,交易完成后将实现100%全资控股。航电系统主营民用直流无刷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产品,2024年实现营收7278.91万元,净利润694.47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3616.36万元,盈利持续稳定。这笔收购虽规模不大,且使用自有资金,不会对公司财务造成压力,但却释放出明确信号:航天电器正在系统性整合民用电机资源,强化产业协同,为后续规模化扩张铺路。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我开始重新评估这家公司的定位。过去我们习惯把它归类为“军工电子”标的,增长依赖国防预算拉动。但现在来看,它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半导体测试设备的核心连接与控制组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解决方案,这些都属于高壁垒、高附加值的细分领域,一旦打开市场,增长空间远超传统业务。而且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基本面本身就在走强。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理性。目前公告中并未透露订单的具体金额、客户构成或交付周期,所谓“批量”究竟量级如何还需进一步验证。资本市场反应也相对克制——今日股价微跌1.91%,报收41.53元,成交额1.93亿元,说明资金仍处于观望状态。
但在我看来,如果后续能持续看到订单放量和技术迭代的证据,航天电器有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路径。它不再只是一个配套型企业,而是逐渐展现出成为高端制造关键环节自主化主力的潜力。这种转变,或许才是真正值得长期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