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器拿下批量订单,信号不简单
航天电器半导体测试、数据中心等领域相关产品已获得批量订单——这是今天市场中一条看似低调却暗藏深意的消息。公司在互动平台明确表示,重点拓展的这两大方向“总体进展符合预期”,且产品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这意味着,前期的技术投入和客户验证已经跨过临界点,开始转化为实际收入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概念性的布局 announcement,而是实打实的商业化落地。尤其是在半导体测试领域,对产品的稳定性、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能拿到批量订单本身就说明了技术实力得到了行业认可。而数据中心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则与当前AI算力扩张的大趋势高度契合,具备较强的可持续性想象空间。
从电机整合到新业务突破,这家公司正在悄然转身
我一直在关注航天电器,过去常被看作一家传统的航天军工配套企业,主打连接器和微特电机。但今年的变化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它的定位。除了此次公布的批量订单外,公司近期还计划以4659万元收购控股子公司航电系统剩余32%股权,将其变为全资子公司。这一动作看似不大,实则意义深远:它表明公司在主动整合民用电机业务资源,强化统一管理和战略协同。
更让我感到积极的是财务端的改善迹象。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43.49亿元,第三季度不仅营收同比增长,扣非净利润更是实现大幅增长。虽然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存货周转率下降等问题仍存在,但从趋势上看,经营质量已在触底回升。
我怎么看当前的航天电器?
坦白讲,今天的资金面并不乐观:主力连续五日净流出,行业整体也处于资金撤离状态,电子元件板块近五日净流出超128亿元。技术面上,股价跌破布林线下轨,RSI一度低于20,短期确实承压。但我认为,这种调整反而可能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因为这一次的订单突破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公司向高端民用市场延伸的战略成果体现。当一家原本依赖特种领域的公司,能够在半导体和数据中心这类高门槛、快增长赛道中站稳脚跟,它的估值逻辑就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框架。
当然,我也保持谨慎。当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毛利率压力仍在,短期支撑位41.36元若失守需警惕进一步回调。但从中长期看,如果半导体测试和数据中心业务能够持续放量,航天电器有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所以我的看法是:短期震荡不改结构机会,真正的价值拐点或许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