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安环境刚刚干了一件大事——正式向365名员工授予1007.5万股限制性股票,同时向44人授予477万份股票期权。首次授予日定在2025年11月25日,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7.05元/股,而股票期权的行权价则是14.10元/股。这一动作不仅意味着公司新一轮股权激励落地,更释放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5年9月,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就拟定了《第二期激励计划(草案)》,随后经董事会、股东会层层审议通过,并于10月底完成激励对象名单的内部公示和核查。原计划授予371人,但因24人自愿放弃部分或全部权益、1人职务变动不再符合条件,最终确定为365人。调整后总数量从1037.8万股降至1007.5万股,占当前股本总额约0.95%。整个流程合规严谨,也得到了律师事务所的法律背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激励覆盖了从高管到核心技术骨干的广泛群体。其中董事兼总裁李建军一人获授25万股限制性股票和25万份期权,其他几位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及董秘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配。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最大受益群体,合计占比超过80%。这种“核心引领+广泛绑定”的结构,显然是为了激发组织活力,留住关键人才。
看到这里,我其实有点感慨。这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46%,营收也稳中有升,融资余额还处在近一年90%以上的高位,说明市场资金已经在用脚投票。而它选择在这个时点推进股权激励,不是为了“救市”,而是实打实地做长期人才机制建设。尤其在制冷配件主业稳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新业务逐步发力的背景下,这样的激励安排更像是在下一盘布局未来的棋。
当然,我也注意到盾安环境近三年没有现金分红,这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个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把资源更多用于内部激励和业务投入,或许正是企业处于成长扩张期的一种取舍。只要业绩能持续兑现,我相信市场会给出合理的评价。
这一作,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股权授予,背后却折一家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战略耐心。我不敢说它一定爆发,但我愿意相信:当一家公司的利益真正开始与核心员工深度捆绑时,它的基本面才有可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