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资本正在加速退出非核心赛道,这一次轮到了博纳影业。2025年10月21日,博纳影业公告显示,东阳阿里影业持股比例已从6%以上降至5%以下,正式告别“举牌线”,同时中信证投等机构也完成阶段性减持。这一动作不仅是单一股东的退出,更是阿里战略聚焦下的系统性资本腾挪。
阿里系持续收缩战线
根据公告,自2025年8月29日至10月20日,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博纳影业1620.22万股,持股比例由6.1787%降至5.0000%,不再属于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此次减持价格区间在4.97元/股至5.49元/股之间,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的估值水平。
这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阿里已陆续减持苏宁易购、圆通速递、B站、银泰商业、丽人丽妆及居然智家等多家公司股份。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阿里巴巴自2023年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后的全面业务梳理。集团正逐步剥离与核心主业关联度较低的投资项目,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本效率。
多方机构同步减仓,释放行业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除阿里外,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在同期实施了大规模减持。2025年7月25日至10月16日,该组合计减持博纳影业1981.46万股,持股比例从10.28%下降至8.84%。多个重要股东同步退出,反映出部分机构投资者对当前影视行业复苏节奏仍持谨慎态度。
尽管博纳影业近年来出品了《长津湖》《红海行动》《蛟龙行动》等高票房主旋律影片,并积极布局剧集、短剧及AI数字人技术,但影视行业整体仍面临内容回报不确定性高、观众消费习惯变化等挑战。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票房波动加大,资本市场对其长期盈利模式的稳定性保持观望。
目前信息有限,尚无法判断后续是否会有新的战略投资者接盘。但可以明确的是,**传统民营影视公司的资本结构正在经历重塑**,产业资本与财务投资之间的界限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