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用上了AI,睡眠会有怎样的新体验?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慕思股份。在公司的睡眠博物馆,记者了解到,AI床垫很快会让人“爱上床垫”——不仅可以根据体验者情况自动调整舒适角度,还能提供健康管理等功能。在睡眠博物馆另一侧,是慕思工业4.0超级工厂——高耸整洁的自动立体仓库、有序穿梭的机器人、精准操作的巨型机械臂……
2012年,慕思智能产品的初代雏形问世;8年前,公司正式开始对AI床垫产品进行研发,目前正迎来收获季——今年上半年AI产品收入过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
床垫也可“智能”
慕思品牌成立于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2004年。当时,国内软体家具领域门槛总体不高,价格竞争激烈。
“针对消费者的睡眠需求提供高端产品,不仅能填补市场空白,还能驱动公司研发出更高质量、更先进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慕思股份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姚吉庆表示。
2012年,慕思股份启动床垫智能化研究,尝试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为消费者量身定制“随人而动”的智能床垫。
尽管这种尝试开创业内先河,但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这种方案只能为每位用户生成一次性静态参数;另一方面,每张智能床垫大约需要安装100个静音效果好的进口微电机,成本过高。
2017年,公司瞄准AI发展机遇,正式启动AI床垫与智慧健康睡眠系统的研发。公司通过组建具备IOT全领域开发能力的专项研发团队,聚焦睡眠维度的人体工程学应用研究、基础技术预研、传感器开发、控制器开发等领域,实现了床垫技术革新,破解了上述难题。
2023年,慕思股份推出行业首创的“潮汐算法”,通过睡眠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实现对用户睡眠状态的实时感知、智能调节及健康管理。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慕思股份的研发投入从0.74亿元升至2.0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6%;研发费用率从1.92%升至3.66%,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近年来,慕思股份积累了超百万人体测量数据,以及每个月2万份睡眠分析报告。今年3月,公司推出“潮汐算法”2.0升级版本,在9月发布鸿蒙智选慕思智能床新品,宣布通过深度融入鸿蒙生态,将卧室睡眠体验带入“全场景智能联动”时代。
功不唐捐。今年上半年,慕思股份AI产品实现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
向“智造”蝶变
2015年之前,慕思股份的智能床垫是“纯手工”制作。姚吉庆表示,客户当时需要在专门的设备上躺5到10分钟,以测量和收集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先经过人工输入,再传输到生产线,用于加工床垫。但这一做法效率太低,无法实现量产。
此后,慕思股份在东莞建设智能工厂,先后与西门子、舒乐、ABB、IBM、礼恩派集团等企业合作,引进了全球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工艺流程。公司还结合系统自研,持续扩大应用范围,不断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数据化、生产自动化、信息流自动化、物料流自动化,打通从客户下订单到产品交付的全数字化业务流程。
2019年,这座占地约320亩的智能工厂正式开始“千人千床”的个人定制化生产。由此,慕思股份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造”的蝶变。
不妨做个比对——以裁剪面料环节为例,过去,人工每天可以裁剪几十张床垫的面料,如今,自动化裁剪每小时就能裁剪上百张,且精准度大幅提升;在床垫组装环节,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几十人,如今仅需数人,复杂工序皆由机器人依据指令高效完成。
在本土生产基地智能化的同时,慕思股份还加速强化其海外生产能力。2024年底,慕思股份宣布收购新加坡知名寝具销售商Mattress International Pte. Ltd.的100%股权,以及其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工厂公司PT.Tai Cheng Development的特定资产。
推广健康睡眠文化
“极致的品牌力,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姚吉庆表示,慕思股份的自我定位不止于售卖床垫等家具产品,而是致力于成为健康睡眠文化的推广者和传播者。
除了开设睡眠博物馆,慕思股份还面向小学生开设“深睡课堂”,与教育部共建研学基地;在每年世界睡眠日举办主题夜宿、助眠音乐会;联合相关机构连续13年发布《睡眠白皮书》,倡导大众重视睡眠健康。
基于“服务是未来可持续的增长点”的经营理念,慕思股份不断优化其金管家服务体系,通过主动回访、上门翻调、除尘除螨、节日礼赠等服务树立了良好口碑。目前,公司会员注册总量已超过392万人,并持续快速扩张。
慕思股份还持续发力品牌出海,海外投入不断增加。今年,公司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四地领军企业签署了自主品牌战略合作协议,将快速推进其全球网络布局。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姚吉庆表示:“在存量时代,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慕思股份将通过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全方位聚焦AI和自主品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