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家居行业面临复杂局面,市场呈现出“冷热交织”的格局。
在“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下,消费需求出现局部回暖,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依然对产业链带来压力。
作为A股“床垫三巨头”之一的慕思股份(001323.SZ)(下称“慕思”),在当前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其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受到阶段性影响。
根据其10月29日晚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慕思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01%;净利润4.67亿元,同比下降10.61%。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从其整体战略来看,其韧性也逐渐显现。”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说道。
在他看来,慕思股份在外部环境恶劣、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发展,得益于其持续推进的出海战略与AI布局,尤其是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为公司中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面临挑战,慕思的出海战略和技术创新布局已逐步释放其潜在的增长动力,形成了应对市场波动的内生韧性。
压力中寻找新机遇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家居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多重压力的叠加,众多家居企业的营收普遍承压,慕思也未能免俗,成为这一行业阵痛期的缩影。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公开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定制家居行业在地产下行和消费疲软的双重冲击下,整体表现疲软,超过七成上市头部家居企业陷入了业绩下滑的困境。
面对这一困境,家居企业们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无一不在寻找新的增长极。而在这种背景下,慕思通过创新和多元化布局,探索出了自身的破局之道。
尽管整体经济形势严峻,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家居行业带来了一线生机。2025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其中家居产品纳入了补贴范围。
以江苏省为例,期内显著提高补贴金额,从2024年每人补贴金额不超过3000元到2025年每人补贴金额不超过1万元。国补政策的延续和升级,正激发床垫的消费潜力。
数据显示,床垫市场在天猫、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显著增长,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正向推动作用。
从财务数据来看,慕思第三季度的收入实现了微增,约2.79%的同比增长。1-9月其实现归母净利润4.7亿元,同比回调10.6%。年内慕思营收增速转正,单季度盈利受费用投入影响。
国补政策的实施有效拉动床垫行业的短期需求。数据显示,政策推行后,床垫市场线上销售额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床垫销售额在天猫、抖音、京东三大平台均呈现增长趋势。
1-9月,慕思营业收入按渠道分类,经销、电商、直供、直营收入分别为27.89、7.29、1.17、0.44亿元。三季度业绩发布会后,慕思召开业绩交流会并接受来自投资者机构调研,与会投资者向笔者透露,关于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提升,其管理层回复增速来自主要系电商渠道同比增加4100万元,同比增长19.33%。
“中国内抖音、京东平台增速较快,抖音同比增加2600万元、京东同比增加1000万元;海外沃尔玛及亚马逊平台增速较高。”与会投资者如是说道。
从财报内容上看,期内慕思战略投入增加,导致盈利短期承压。前三季度,其实现销售毛利率52.34%,较上年增加1.5%;第三季度季度销售毛利率提升明显,录得53.18%,同比提升3.33%。
期内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20%、6.81%、4.75%,同比增长7%、减少0.7%、增长0.45%,期间销售费用提升核心系品牌推广、智能床垫、国际化业务投入增加。
除此之外,关于整体利润端的承压,慕思则是在调研时坦言,影响因素来自销售费用同比高增。其中,由于电商活动推广费用先行投入,这部分收益将于四季度及之后逐步体现。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是其影响利润表现的关键因素。”上述投资者进一步分析道,消费市场对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在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今年以来,慕思的经营策略逐步从“看现在”到“看未来”视角转向,在海外市场拓展和AI产品投入方面持续加大力度。
在主流电商平台上,天猫和京东销售的慕思T11系列AI智能床垫或鸿蒙慕思智能床产品定价均为1.5万-2万元区间。相比之下,慕思原有产品的线上销售均价普遍维持在3000至5000元区间。
慕思AI床垫让其线上客单价上限进一步提升,有效维持了品牌整体的议价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慧睡眠赛道的标杆地位。2024年,慕思AI智能床垫的销售额已突破亿元,AI床垫正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2025年是慕思AI战略的深化之年,上半年其AI产品已实现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倍。
针对前三季度研发投入的加码,慕思向笔者表示:“作为健康睡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慕思坚定选择”难而正确“的发展道路,围绕”聚焦健康睡眠、纵深突破AI、品牌全球发展三大战略,加码未来。
从国内到国际,睡眠蓝海里的长期主义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压力的增加,睡眠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扰率已攀升至48.5%,相当于超过5亿人正深陷失眠的困境。
在这一背景下,睡眠经济蓬勃兴起,床垫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关键产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尽管我国床垫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仍处于“大行业、小公司”的竞争格局中,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睡眠需求的提升,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国金证券的观点认为,随着地产红利期结束,中国床垫行业竞争门槛进一步抬升,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服务、渠道等多方面的领先优势。
“此外,在叠加国补对于行业格局有一定优化的背景下,头部企业有望领导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马太效应,逆势成长可期。”该机构如是分析道。
慕思品牌自200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睡眠解决方案,其主营产品以床垫为核心,协同床架、沙发、床品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称得上睡眠经济“新蓝海”里的企业“大船”。
根据公开市场信息,慕思通过构建完善的品牌矩阵,聚焦健康睡眠主业同步发力沙发及大家居业务,构建了完整的中高端及年轻时尚全品类品牌矩阵,有助于拓宽目标消费群体,突破企业成长瓶颈。
此外,AI床垫正成为慕思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不仅有效提升了客单价,也助力企业加快商超渠道的布局,实现目标客群的进一步拓展。
目前,家具床垫的主要线下销售渠道仍以家具卖场为主。在此背景下,慕思持续推进“全渠道、全品类、全客群”的战略布局,积极进驻大型商超,借助新渠道场景、商超的高客流量以及AI新品类,精准触达潜在消费者,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有望带动床垫更换频率的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受门店及展厅数量增加,导致的租赁结构增量。期内,慕思使用权资产录得1.79亿元,较同期增长375.80%。
在企业出海战略中,慕思通过收购新加坡知名品牌,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以“本土化运营+高端定位”双轮驱动策略,稳步拓展该区域业务。
2021年至2024年,慕思海外收入分别为1.02亿元、1.06亿元、0.97亿元和1.5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20.46%、3.54%、-9.02%及61.7%。
在持续推进出海战略的过程中,慕思通过收购与合作不断增强在东南亚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产能配置及渠道建设。
2024年12月17日晚,慕思宣布以约人民币2.48亿元收购新加坡家居企业MIPL的100%股权,并获得MIPL在印尼的制造商PTTC的特定资产。
通过此次收购,其能够充分利用PTTC在印尼的厂房、土地及生产设备,快速建立本地化生产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借助MIPL的品牌资源,慕思在加速进入该区域市场的同时,有望进一步增强其在东南亚的竞争力。
根据投资者分析,慕思凭借在AI床垫领域的多年研发积累,以及全品牌矩阵和品类拓展,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坚实的竞争壁垒。尽管面临挑战,慕思仍通过持续投入和创新布局,逐步巩固在中国床垫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他看来,随着睡眠经济的不断扩容,行业格局优化加速,慕思在技术深耕和全球化布局方面的努力为其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看长做长”的经营逻辑下,慕思当前所承受的阶段性阵痛,更多可视作其向高质量增长转型过程中的必要成本。随着技术红利的释放和渠道红利的兑现,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仍具可期空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