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饲料”)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2亿元,归母净利润-8539.20万元。
对于2024年业绩承压的原因,根据年报,2024年,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病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水产行业下游养殖水产品市场持续低迷,部分水产品销售价格下行且呈波动性,鱼粉、豆粕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水产饲料行业成本压力转移不畅,对水产饲料行业经营利润带来冲击。
粤海饲料同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3亿元,同比增长9.58%;归母净利润-2466.87万元,亏损有所收窄。
尽管2024年经营业绩面临较大挑战,但粤海饲料仍然积极应对。对于当前关税问题对粤海饲料的影响,粤海饲料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内饲料行业近年来积极布局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公司也在此浪潮下开启“低蛋白日粮技术”研发,经多年实践打磨出“三高三低”技术战略,为应对危机、推动产业升级筑牢了根基。
据了解,在粤海饲料董事长郑石轩近期曾多次阐释“三高三低”技术战略,强调“降低蛋白绝非降低效益,而是借助科学配比促使营养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具体而言,该技术战略首先是进行精准营养设计,即粤海饲料根据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通过不同原料的合理搭配、补充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外源氨基酸实现蛋白水平下降。降低蛋白不等于降低氨基酸,提升饲料可消化蛋白(优质蛋白原料),还提高了淀粉、脂肪等物质含量,提高饲料产品能量;其次是原料替代与工艺升级双管齐下,一方面持续投入产品技术研发,稳步推进原材料技术替代进程,不断精进产品配方技术,有效降低产品配方成本,另一方面结合先进的膨化工艺提升饲料营养的消化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最后是构建四重保障体系,从整体技术框架搭建、配方精细研发、工艺优化改进到灵敏高效的市场反馈机制,全方位形成闭环质量管控,全力确保产品稳定性与卓越的养殖效果。
据悉,粤海饲料的低蛋白技术在全国多地养殖场的实际应用已收获斐然成效。例如,在草鲫鱼混养场景,养殖户采用粤海低蛋白鱼料后,实现吨产突破1500斤,且在吨产稳定的前提下,鱼虾内脏更健康、出肉率更高、发病率更低、抗应激更强;在对虾、加州鲈、泥鳅养殖领域,凭借精准投喂策略与低蛋白配方完美结合,吨产高达2000斤。
2025年,粤海饲料基于先进技术制定了明确的产品质量目标:对比市场主流品牌,粤海在2025年要实现生长速度提高10%、饲料系数降低10%、损耗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