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再度出手减持中电港股份,短短两周内减持近743万股,持股比例跌破6%关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龙头,中电港此次遭遇“国家队”阶段性退出,信号意义不容小觑。
减持动作合规透明,符合前期披露计划
根据中电港11月14日公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A股股份742.88万股,占总股本的0.9776%。本次减持后,其持股比例由6.9773%降至5.9997%,仍为持股5%以上股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是继10月20日首次触及1%整数倍后的又一次信息披露节点,整体减持节奏与公司9月10日披露的减持预公告完全一致——即在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279.7万股(占总股本3%)。目前来看,该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后续是否继续减持需持续关注。
市场反应分化,融资余额高位波动
尽管“国家队”减持通常被视为负面信号,但近期中电港的二级市场表现却显示出较强的韧性。数据显示,11月11日公司单日融资买入额高达2.39亿元,两融余额一度攀升至6.93亿元的历史高位水平,反映出部分资金仍在积极布局。不过随后两个交易日出现回调,11月12日融资净偿还近4750万元,显示短期情绪有所波动。总体来看,当前融资余额仍处于历史90%分位以上,说明市场整体人气依然偏强,投资者对公司在AI、汽车电子等高成长赛道的布局仍抱有期待。
结合公司基本面看,中电港作为国内第一大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代理包括英伟达、AMD、长江存储等核心品牌,2025年上半年AI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0%,已成为增长主引擎。其“萤火工场”设计链服务和“芯查查”数据平台也在加速向技术型服务商转型,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综合判断,此次减持更多属于国家基金正常的投资退出安排,并非对公司前景的否定。考虑到其持股比例仍接近6%,且减持过程严格遵守信披规定,预计对股价的实质冲击有限。未来走势将更取决于行业景气度回升节奏及公司自身在高端应用领域的拓展成效。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减持节奏与市场承接力度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