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再度减持,中电港股价承压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近期对中电港的持股比例再次发生重要变动。根据中电港于2025年11月14日发布的公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在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中电港股份7,428,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776%。此次减持后,该基金持有中电港股份数量降至45,591,900股,持股比例由6.9773%下降至5.9997%,触及6%整数关口下方,属于权益变动披露规则中的“触及1%整数倍”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减持并非突发动作。早在2025年9月10日,中电港就已披露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22,797,002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而本次减持数量和节奏均在此前预披露范围内,且基金方面明确表示履行了相关承诺,不存在违规行为。这已是该基金年内第二次发布此类触及整数倍的减持公告——上一次发生在2025年10月20日,说明其减持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股东动向背后的信号值得深思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国家队真的开始有序退出了吗?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作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其一举一动往往被市场赋予强烈政策含义。它当初的进入,代表着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布局;如今逐步减持,虽然在合规框架内进行,但仍不可避免引发市场联想。尤其是当前持股比例已接近5%的举牌线,下一步是否继续减持、是否会触发更大规模的资金撤离情绪,都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风险点。
从技术面来看,中电港当前股价处于布林带中轨与下轨之间,RSI、KDJ等指标均无明显反弹信号,BIAS2负值达-6.21,显示短期存在较大负乖离率,说明价格偏离均线较远,可能存在修复需求。但与此同时,主力资金连续五日净流出,累计达2.14亿元,行业整体也呈资金净流出状态,反映出市场信心偏弱。
在我看来,这次减持更多体现的是基金周期性退出的正常操作,而非对中电港基本面的否定。中电港作为电子元器件分销龙头,仍在行业内具备较强渠道优势和客户基础。但短期内,在股东减持叠加市场情绪偏冷的背景下,股价压力难以迅速释放。
看清趋势,理性应对波动
面对这类消息,我不建议大家一味恐慌抛售,也不能盲目抄底。更合理的做法是关注两个关键位置:短期支撑位21.73元与压力位29.72元之间的博弈结果。若后续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且股价持续承压于二十日均线之下,则震荡下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总的来看,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减持是一次预期之内的资本运作,但它提醒我们:部分前期热门赛道正进入“从扶持到收获”的转换期。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消息波动,不如回归公司真实盈利能力与行业长期景气度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