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天然铀保障供应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铀业”;股票代码:001280.SZ)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11月13日,公司披露招股意向书,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公开发行2.4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2%,募集资金41.1亿元,全部投向天然铀产能建设、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意向书显示,中国铀业是中核集团下属专注于天然铀和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平台,主营业务涵盖天然铀采冶、销售及贸易,以及独居石、铀钼、钽铌等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销售。公司拥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成熟的技术储备,形成了以砂岩铀矿为主体、硬岩铀矿为补充、放射性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天然铀的国内产能布局,同时在非洲、中亚等全球主要铀资源富集区布局,下属纳米比亚罗辛铀矿2022年产量位列全球铀矿山第六位。
财务数据方面,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35亿元、148.01亿元、172.79亿元和95.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20亿元、15.11亿元、17.12亿元和8.71亿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8.07%和6.12%,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本次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七大核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四个国内天然铀产能项目包括中核内蒙古矿业纳岭沟铀矿床原地浸出采铀工程、巴彦乌拉铀矿床原地浸出采铀二期工程等,三个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涵盖水冶综合技改、独居石综合利用及钽铌新材料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公司将大幅提升国内天然铀自主供应保障水平,推动放射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推进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四期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1.3亿元,项目完成后将使矿山寿命延长至2036年,巩固全球市场竞争力。
中国铀业的上市机遇与全球核电产业复苏及国家“双碳”战略高度契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在运核反应堆达441座,装机容量近40亿千瓦,在建反应堆64座;其中我国在运反应堆58座,在建29座,2024年天然铀需求量达13132吨。根据规划,我国到2035年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年均新增8—10台机组,叠加印度、中东等地区核电建设加速,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十年全球天然铀将出现显著供需缺口,为上游企业带来广阔增长空间。政策层面,《“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战略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共伴生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中国铀业已跻身主要铀生产商行列。目前全球天然铀市场由哈萨克斯坦Kazatomprom、法国Orano、加拿大Cameco等巨头主导,中国铀业凭借“国家队”身份、全球化资产布局及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业内人士分析,公司上市后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提升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助力我国突破天然铀供应瓶颈,为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分享能源战略资产成长的重要契机。
本次招股意向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铀业上市进程进入冲刺阶段。随着后续发行工作的推进,公司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深度参与全球天然铀战略资源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向“以铀为本、国际一流”的科技型矿业公司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