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钧恒1.6T光模块闪亮登场
根据2025年中国国际光博会(CIOE)的最新信息,武汉钧恒科技(汇绿生态控股)不仅在展会上正式展出了1.6T光模块,还成为焦点之一。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资料的详细分析:
一、1.6T光模块的正式亮相与技术亮点
1. 全系列产品展示
武汉钧恒以“光启智联,算领未来”为主题,在4D123/4D124展位展出了覆盖短距、中距、长距场景的全系列1.6T光模块,包括:
1.6T OSFP 2xVR4:基于200G VCSEL技术,适配OM4多模光纤,传输距离30米,专为AI集群内部高速互联设计。
1.6T OSFP 2xDR4/2xFR4:采用硅光集成技术与3nm DSP,功耗较上一代降低30%,支持单模光纤中长距传输(500m~2km)。
1.6T硅光光引擎:内置调制光源的硅光芯片直接倒装在PCB板上,减少高频焊盘转接,提升电性能;陶瓷热沉集成光隔离器和光纤阵列,光路稳定性显著优化。
2. 技术突破与行业竞争力
低功耗设计:通过电光协同优化,模块三温功耗低于25W,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30W)。
高可靠性:增强型VDM(多功能诊断监控)可实时追踪FEC前后误码率及符号错误分布,支持网络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
送样与量产计划:1.6T模块已完成北美头部客户送样(如英伟达、微软),预计2025年Q4启动小批量出货,2026年实现规模量产。
二、光博会期间的市场动态与合作进展
1. 客户认证与订单
武汉钧恒的1.6T产品在展会上获得北美云厂商(如Meta、谷歌)的高度关注,并与国内头部设备商(如新华三)达成联合测试协议。其800G DR8产品已通过亚马逊、微软认证,Q3新增订单贡献超30%出货量,为1.6T产品铺路。
2. 产能与供应链布局
现有产能:武汉工厂与马来西亚基地月产能均超10万只,Q3产能利用率达85%-90%,Q4月产能预计提升至12万-15万只。
扩产计划:鄂州450万支生产基地首期150万只产能将于2026年投产,未来将重点承接1.6T及3.2T产品生产。
三、与行业趋势的深度契合
1. AI算力驱动需求爆发
武汉钧恒的1.6T模块直接响应AI数据中心对高带宽、低时延、高密度互联的需求。其2xVR4产品适配英伟达GB200/GB300架构,可支撑单个AI服务器集群超10PFlops算力的实时数据交换。
2. 技术路线的前瞻性
公司同步推进**硅光(SiPh)与薄膜铌酸锂(TFLN)**技术:
硅光方案通过集成化设计降低成本,毛利率超40%;
TFLN技术在长距模块中提升调制效率,传输距离达20公里,适配城域网络扩展。
四、对前期信息的修正与澄清
1. 名称与业务关联
用户提到的“武汉钧恒光”即“武汉钧恒科技”,与青岛芯恒光(存储芯片企业)无关联。其核心业务为光通信领域的硅光芯片与模块研发,1.6T产品是当前技术迭代的核心。
2. 送样与量产的时间线
光博会期间的展出与北美客户送样同步进行。截至2025年9月,1.6T模块已完成内部测试和客户验证,小批量出货计划按原计划推进,未受展会影响。
五、未来规划与行业地位展望
1. 技术演进路径
武汉钧恒计划在2025年底启动3.2T模块单点技术开发,目标在2027年实现商用。其技术路线图显示,未来将持续优化光电共封装(CPO)和液冷散热技术,进一步降低功耗至15W以下。
2. 市场份额预期
行业分析机构预测,武汉钧恒有望在2026年占据全球1.6T光模块市场15%-20%的份额,成为仅次于中际旭创、新易盛的第三大供应商。
总结
武汉钧恒在2025年光博会上的表现颠覆了此前“未展出1.6T模块”的认知。其1.6T产品凭借低功耗、高可靠性、全场景覆盖的特性,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并通过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加速市场渗透。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武汉钧恒有望在光通信产业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