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矿跨界到锂电,大中矿业两年拿下472万吨碳酸锂当量资源,这是战略布局还是盲目扩张?”
“年产8万吨碳酸锂、年收120亿元——鸡脚山项目一旦达产,相当于再造一个大中矿业。”
孙公司获采矿许可,大中矿业连拉两涨停
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1203)于2025年10月29日至30日因全资孙公司取得湖南鸡脚山锂矿《采矿许可证》及锂渣综合利用项目开工,股票连续两日涨停,累计涨幅偏离值超20%,触发深交所异常波动公告。该锂矿资源量达4.9亿吨(折合碳酸锂当量324.43万吨),设计年开采规模2000万吨,可支撑年产8万吨碳酸锂产能,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自2022年与湖南临武县签署160亿元锂电项目合作备忘录以来,大中矿业已形成472万吨碳酸锂当量的资源储备,跻身全国锂矿企业前列。此次采矿证获批标志着其从铁矿主业向锂电上游的战略转型进入实质阶段。
中国掌控全球七成电池产能,资源布局持续深化
中国在全球锂电产业链掌控力持续增强
当前,中国正通过强化关键矿产资源(如锂、镍、钴)的全球布局提升产业链主导权。中资企业主导全球70%以上锂离子电池产能,其中前十位中资企业占据近70%市场份额,而欧美企业占比不足10%。这一优势地位得益于对上游资源的深度控制和全产业链布局能力。例如,中国与东盟及金砖国家合作,在印尼、菲律宾等地投资构建了镍供需循环系统,全球镍产量占比超过80%至90%可为中国所用,中资企业掌控的钴资源自给率也已超60%。
新能源渗透率逼近五成,储能需求或成新爆发点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产业格局重塑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渗透率已超45%,预计2025年将达50%,产量可能达到1600万辆,占全球产量70%以上。风光能源装机容量虽已超火电,但发电量仍由火电主导,随着“3060”政策推进,储能装备配置需求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尽管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放缓,**储能需求预计保持高速或超高速水平,可能远超市场预期**。同时,澳洲锂辉石正常出货、非洲及拉美地区资源增长将增加锂资源供应,中国碳酸锂产量占比高,未来供应量大,企业需控制生产步伐以提升利用率。
出口管制精准落地,龙头技术升级蓄势反弹
出口管制与国内政策助推产业链升级
10月9日商务部发布的四个出口管制文件聚焦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针对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的锂电池产品等特定品类实施审批管理,并非全面禁止。此举旨在掌握出口流向,避免过度竞争。与此同时,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高强度研发投入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全球份额领先,推出凝聚态电池等创新技术;赣锋锂业、天津铝业等企业则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成本和利润优势。**中国对锂电核心技术与产能的主动限售,正通过供给端优化为产业反弹蓄力**,推动锂电板块整体反弹,龙头股如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天赐材料股价显著上涨。
贸易壁垒倒逼出海,合规升级成竞争新门槛
国际博弈加剧,企业出海成必然选择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拜登时期推动能源安全投资,但特朗普上台后暂停拨款,影响韩资电池企业,迫使其转向中国市场。美国还以非经济因素阻挠中资企业项目,如高科工厂被逼停,凸显中美新能源领域复杂博弈。欧洲市场竞争力下滑,产能减少倒逼政策调整。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应根据发展规划寻找海外市场,建设当地工厂,以规避贸易壁垒。欧盟“电池护照”法规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强合规和技术升级,长期利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