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酸锂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锂矿行业陷入“产能出清”阵痛。
“资源红利”戛然而止、矿证合规骤然收紧的2025年,锂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跑马圈地”到“高门槛准入”的生死洗牌—— 枧下窝矿区停产,宜春8家涉锂矿山遇合规性难题,盐湖巨头要面临采矿证续期挑战。这意味着有锂并不能走遍天下,而是要有合规矿证、资金与技术三张王牌。
今年7月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明文规定将锂纳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并作为独立矿种管理,由自然资源部统一审批采矿许可证,筑高锂矿开采门槛。在如此严监管的情况下,大中矿业作为锂矿行业的“后起之秀”,率先拿下湖南鸡脚山锂矿项目的采矿权证。该权证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经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已探明的最大锂矿即将步入实质性开采阶段,4.9亿吨锂矿石量,约324万吨碳酸锂当量(LCE)即将实现落地价值转化。
大中矿业这家长期专注于铁矿石采选冶的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其全自营、一体化、持续技术创新、坚持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战略眼光令其在转型不转行的锂矿这一黄金赛道抢先拿到“入场券”。技术工艺优势、伴生资源回收、安全合规运营等多重考量的叠加,其在合规的轨道上推动锂矿开采的高效运营,以亲身实践证明了“高效和合规”两者之间不冲突,而是护航锂矿开发的“助推器”。据悉,该权证也是《矿产资源法》实施后锂矿开采的首证,为我国锂矿产业合规开采提供了可参照样本。
凭专业在“资源红利”到“高门槛准入”的矿证合规洗牌中拔得头筹今年以来,多家锂矿因合规问题被终止开采,印证了“合规”才是开采的首要条件。这对整个锂矿产业而言,都是一次强烈的预警。
过去的碳酸锂牛市,上市公司逢“锂”便涨,锂资源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无论是含锂的矿,还是主矿种伴生锂,开采锂的巨大经济价值让开发优先于合规性。然而随着锂矿被列为战略性矿产,行业政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新矿业法修订后,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日渐清晰: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倾向以实际的经济行为来确定矿种,政策从 “资源开发” 转向“战略管控”。这一根本性转变也意味着企业必须依据经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明确其申请开采的主矿种和共伴生矿种,不能打“锂”的擦边球。
锂矿的合规开采折射出锂行业经历 “资源红利” 到 “高门槛准入” 的行业洗牌。即便办理锂采矿权延续变更申请,尚需要县、市州、省、自然资源部的审查意见,最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后办理新的《采矿许可证》。
锂矿开发已从单纯的“资源”“资本”驱动,转向了 “政策与技术” 的复合驱动模式,未来只有具备合规韧性、技术壁垒、资金实力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生存。企业的矿证合规性和技术转化效率将成为锂企新的护城河,这是区别于过往的一大标志变化。
在此背景下,据大中矿业于2025年10月27日公告,其湖南鸡脚山锂矿于近期取得了经自然资源部核发的采矿证,生产规模为2000万吨/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采矿权的获批具有标志性意义:大中矿业成为新《矿产资源法》实施后,国内首家通过 “矿业权登记与许可分离” 全流程审批,且符合 “绿色矿山建设前置审查” 要求的锂矿开发企业,凸显了其从环保、安全和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全方位合规性把控,也体现了新法对战略性矿产合规开发审批流程的效率赋能。在此之前的6月30日,自然资源部在贯彻实施新矿产资源法新闻通气会上,专门对湖南临武鸡脚山矿区锂矿等重大找矿成果做了介绍,鸡脚山锂矿项目属于《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DZ/T0400-2022)界定的 “大型矿产”,首采区已探明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矿物量131.35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324万吨,极具资源稀缺性和规模价值。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大中矿业的专业实力的折射。大中矿业不仅覆盖了探矿、采矿、选矿、冶炼的全产业链环节,更在智能化升级与绿色矿山建设上走在前列,每一项事业都由一支内部精心打磨、专业过硬的团队及管理层倾力负责。这支队伍,早已将自身深深扎根于矿业这片热土,在各自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多年的风雨同舟铸就了他们极高的职业忠诚度与稳定性。这支坚韧而专业的团队,成为驱动公司日常高效运转与业务持续拓展的坚实核心力量与不竭动力源泉。
凭战略眼光和实力斩获4.9亿吨锂矿矿证政策合规性的硬约束之下,“存量”的锂矿资源便具有了稀缺性。大中矿业的鸡脚山矿区在今年引爆了矿业界“热搜”。其作为国家“十四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找矿成果,成为今年锂矿界“最靓的仔”,同时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湖南日报、湖南红网、湖南卫视等多家权威及官方媒体平台的重点关注和报道。
“此次亿吨级锂矿石的探获,将为湖南省打造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链、郴州市构建千亿新能源基地奠定坚实资源基础,同时进一步降低国家对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突破不仅超额完成湖南省“十四五”锂矿找矿目标,更为国家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作出重大贡献。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彰显出各级政府对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视和支持、地方政府赋能实体经济的高效和务实,同时也凸显出大中矿业在为国找矿的决心和信心。据悉,大中矿业计划在湖南投资建设采选冶一体化项目,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升能有效的将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4万吨/年碳酸锂达产后,按目前7.5万元/吨的价格粗略计算,将直接产生30亿元收入,税收高达6.5亿-7.5亿元;且公司主要项目均位于县城、乡镇,这将直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如此之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今已经获得多路资本的青睐,据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大中矿业的前十大股东中已经出现头部机构红塔证券,属地各金融机构也是纷至沓来。
在此之前,不乏质疑之声:进度拖沓不建设、采矿证都拿不到等等,如今均不攻自破。
凭“自营一体化”深耕矿业的优势创新复制锂矿产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于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定调日渐清晰,这有助于缩短锂行业周期。大中矿业时刻不忘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
其“采选冶一体化”的自营模式早已在铁矿开采领域运用娴熟,而大中矿业也正在将这一优势复制在湖南鸡脚山锂矿方面,主要生产环节已组建自营团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集约化管理,由此显著压缩成本空间,提升盈利水平。按照铁矿开采的优秀案例,据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其铁精粉单位销售成本 374 元/吨,毛利率 54.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可以说,大中矿业以这种模式,构建起了成本管控“护城河”,巧妙地把产业链的“价差”变成“利润”,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刻模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中矿业针对湖南鸡脚山锂矿项目量身打造的创新技术方案与工艺突破,不仅精准契合新《矿产资源法》对 “绿色化、高效化、集约化” 开发的要求,更直击锂矿开发中的 “工期长、成本高、品位波动、环保压力大” 等行业痛点,让市场对项目的规模化开发与盈利潜力充满期待。
在采矿环节,自营团队采用现代化露天开采工艺,运用大型智能化、自动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选矿环节,公司针对矿石“含磁性”且“易磨易选”的特征,选用强磁预选工艺提前抛除85%废石,仅需对15%的富集料进行浮选,在降低选矿成本的同时,可将氧化锂品位提升至2.3%,直接减少冶炼端的原料成本。冶炼环节,公司自主研发的硫酸法提锂新工艺(锂渣无害化综合提锂技术),在成功解决环保难题后,更是将锂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至90%,同时实现伴生有价元素的回收,进一步降低冶炼成本。
从采矿到选冶的全流程技术设计与创新,并非孤立的工艺尝试,而是大中矿业多年深耕铁矿矿产开发积累的“矿业基因” 的集中体现。
市场对项目充满期待。大中矿业的湖南项目具备锂原料100%自给自足,以及2000万吨/年露天开采规模显著的产能规模优势。按照当前建设进度,公司预估一期1000万吨采选项目和一期2万吨/年碳酸锂冶炼项目将于2026年建成投产。这一投产节奏与业内对碳酸锂供需格局的预判高度契合。
据行业机构及资深从业者分析,当前碳酸锂市场正处于供需再平衡阶段,预计 2027 年将迎来供需关系的关键切换。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尤其是动力电池、储能)对锂盐需求的持续增长,叠加部分老旧产能退出,行业或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具备“资源自给能力+低成本产能+合规运营基础”的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将有望在这一上行周期中受益。
凭成功转型的实践能力加速加达锂矿的建设开发鸡脚山锂矿作为湖南省省级重点矿产开发项目,自推进以来始终获得湖南省、郴州市两级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从前期探矿权延续的政策衔接,到中期地质勘探的技术指导,再到后期审批流程的协调跟进,形成了“省地联动”的推进机制。该项目于2023年11月顺利完成探矿权延续后,仅用20余月便高效完成地质详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二合一”审查、采矿权申报及取证全流程。
据行业数据统计,国内同类锂矿项目从探矿权延续到取得采矿证的平均周期约 35-40个月,鸡脚山项目的推进效率较行业均值缩短近50%,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战略性矿产开发的重视,更凸显出大中矿业在矿业项目规划、合规申报、流程管控等方面的成熟能力。
鸡脚山项目的成功经验,也为大中矿业另一核心锂矿资产——四川加达锂矿的推进提供了实践参考。
作为国内锂资源核心产区,四川省锂矿储量占全国总量超 50%,而加达锂矿正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的锂资源富集带。据悉,该项目首采区(面积 2.056平方公里,仅占探矿权的1/10)的资源储量已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备案矿石量达4343.60万吨,Li2O 矿物量60.09万吨,平均品位1.38%——这一品位显著高于国内锂辉石1.3%-1.42%的平均水平,按氧化锂与碳酸锂1:2.47 的换算系数计算,可折合碳酸锂当量约148.42万吨,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据大中矿业第三季度报告披露,2025年9月,四川加达锂矿已实现副产原矿销售收入2,195万元,产生毛利1,636万元,为其自身建设开始贡献现金流。目前,大中矿业已同步推进两项关键工作:一是依据新《矿产资源法》要求筹备探矿权转采矿权的申报材料。据大中矿业公告, 四川加达锂矿首采区的《开采方案》已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评审,开采规模为260万吨/年,对应可生产5万吨/年的碳酸锂;二是开展首采区以外区域的补充地质勘探,进一步扩大资源控制范围。
更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加达锂矿采选项目已被正式纳入《2025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名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开发布的《2025 年度省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方案》,该项目将享受审批流程 “绿色通道”、用地用能指标优先保障、跨部门协调机制支持等政策红利,相关手续办理与工程筹备工作正按 “加速档” 推进,为后续快速投产奠定基础。
如果说从铁转锂是一次本行内的转型挑战,那么从锂到锂就是驾轻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