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前三季净利大增四成,并宣布拟赴港上市——这一消息在今晚资本市场迅速引发关注。这家被称为“激光龙头”的A股公司,不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更抛出了深化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根据最新披露的三季报,华工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净利润达13.2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0.92%。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下降10.33%,但净利润仍逆势增长31.15%,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财报中两个关键指标也透露出积极信号:存货同比增长超三成,合同负债增长57.14%,公司解释为主动备货应对订单增长以及预收款项增加,侧面印证了市场需求的旺盛。
而这背后,正是AI浪潮带来的结构性机遇。华工科技的光联接业务成为最大亮点,上半年该板块收入达37.44亿元,同比暴增124%。其400G、800G高速光模块已实现规模交付,直接受益于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扩张和AI算力需求爆发。公司在机构调研中明确表示,海外设备商与渠道商已有批量出货,上半年出口订单增幅超50%,且预计下半年增速还将加快。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华工科技同步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举意在打通国际融资渠道,进一步加速海外研发中心与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公司已在北美、德国、澳洲、加拿大设有四大研发中心,全球拥有40多个服务中心,全球化经营明显提速。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同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宣布参与设立“华工未来基金”,重点投向AI、机器人、医工融合、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这说明华工科技并不满足于当前的增长节奏,而是试图通过资本手段,提前卡位下一个技术周期。
在我看来,这家公司正在经历从“制造型”向“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转型。它不再只是卖激光设备或光模块的供应商,而是在构建一个围绕感知、光通信与智能制造的技术生态。赴港上市若成功,不仅能增强品牌国际影响力,也可能为后续并购整合打开空间。
当然,港股市场对估值更为理性,投资者会更关注持续盈利能力与海外拓展的实际落地情况。短期股价波动难免,但从战略角度看,这一步棋走得有远见。在全球AI基建加速的当下,谁能掌握高端光通信的核心供给能力,谁就有机会站在产业链的更高位置。华工科技,正在努力争取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