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这波动静不小,3.2T光模块的核心技术突破了,单波400G的光引擎都搞定了。说白了,这就是给光模块装上了国产“心脏”。以前这类高精尖的东西,咱们多少得看别人脸色,现在不一样了,用的是国产硅光芯片流片平台,直接把产业链里一块关键空白给补上了。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爆发。
你琢磨一下这个比喻——把3.2T比作8缸发动机,每个缸就是400G,现在单缸做出来了,整个动力系统也就有了底子。关键是,这玩意儿一上马,AI大模型训练效率能提4倍。什么概念?你现在跟豆包、DeepSeek这些大模型对话还偶尔卡顿,等这代产品铺开,响应速度可能就跟人聊天一样顺。现在主流还在用400G、800G,1.6T刚要商用,人家已经盯着3.2T了,节奏卡得很准。
而且别忘了,他们不是光说不练。1.6T已经量产了,深圳那个光电博览会一亮相,底气就摆出来了。更狠的是产能规划——新园区2027年全面达产,一年要出超4000万只光模块,产值奔着300亿去,相当于再造一个华工科技。这可不是画饼,是真金白银往里投。
市场反应也挺有意思。9月11号这天,股价涨停,换手率干到9.59%,成交额快58个亿,深股通和营业部都在猛买,说明有大资金在进场。但另一边,机构净卖出了1.24亿,有点“边打边撤”的意思。融资余额倒是一路往上,破了49亿历史新高,散户和杠杆资金的热情明显在升温。
这家公司底子也不简单,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算是根正苗红的产学研结合体。现在实际控制人是武汉国资委,资源支持没得说。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5%,海外还有四个研发中心,布局早就不局限于国内了。从激光起家,到现在光联接、传感器三驾马车并进,尤其在ICT光电子这条线上,已经串起了锐科激光、长光华芯等一批硬科技企业,生态链起来了。
眼下AI算力需求像井喷,光模块就是数据流动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谁卡住这个口,谁就有话语权。华工科技这步棋,既踩在技术前沿,又绑定了AI大模型的实际需求,能不能走远还得看后续量产和客户导入,但至少现在,牌已经亮出来了。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