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塑科技联手紫金矿业布局固态电池材料
当新能源汽车还在为续航焦虑寻找解决方案时,固态电池技术正悄然成为行业“破局者”。11月13日,佛塑科技宣布与紫金矿业子公司等合作,投资建设年产100吨电池级硫化锂中试平台项目。这一动作看似低调,却透露出传统材料企业与矿业巨头联手抢占技术高地的野心。
跨界合作的“化学反应”
佛塑科技以高分子薄膜材料见长,紫金矿业则是矿业龙头,双方此次合作瞄准的硫化锂,正是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核心原料。根据公告,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佛塑科技持股仅5%,但通过关联方广新研究院的参与,形成了“技术+资源+资本”的三角架构。这种轻资产参股模式,既降低了佛塑科技的研发风险,又借力紫金矿业的锂资源布局,或许是为后续产业化铺路。
值得玩味的是,佛塑科技近期股价已大涨超65%,市场对其收购的隔膜企业金力股份(细分市场市占率63%)和固态电池技术布局充满期待。此次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其新能源材料标签,但需警惕的是,中试项目的短期效益有限,且固态电池商业化仍面临技术路线竞争和政策不确定性。
硫化锂:新能源的“隐形功臣”?
补充材料中提到,硫化锂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传统锂电池的3倍,被视为“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码”。目前,全球头部企业如丰田、宁德时代均押注硫化物路线,但量产难点在于高纯度制备和防毒气泄漏的严苛工艺。光华科技等国内企业已尝试量产,但产能规模较小。佛塑科技此次的100吨中试线若成功,或能跻身供应链上游,但需面对光华科技等先行者的先发优势。
另一则补充材料显示,佛塑科技收购金力股份后,可共享其半固态隔膜技术,而此次硫化锂项目则补全了“隔膜+电解质”的拼图。这种全链条布局若能协同,或许能在未来固态电池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风口下的冷思考
当前,储能和动力电池需求激增,材料端价格波动剧烈。多平台新闻提到,六氟磷酸锂等材料价格已快速上涨,而隔膜行业则因产能过剩陷入“反内卷”联盟。佛塑科技左手布局高增长赛道,右手整合传统隔膜业务,看似进退有据,但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若氧化物或聚合物固态电池路线后来居上,硫化物产业链可能面临重估。
对投资者而言,佛塑科技的故事充满想象力,但商业化进程可能比股价反应更慢。或许可以将其视为观察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一个窗口,而非短期博弈的标的。毕竟,从实验室到量产,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