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由美国特殊竞争研究项目(SCSP)牵头的“核聚变能源规模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一份里程碑式报告。这份凝聚了参议院两党领袖、国家实验室主任、私营聚变企业CEO等多方智慧的文件,以“聚变驱动美国未来”为核心,直指全球核聚变竞赛已进入“决定国运的关键拐点”,中国正凭借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优先”战略快速追赶,而美国若不采取果断行动,将可能失去在这一“重塑21世纪能源格局”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
报告不仅更新了美国的“国家聚变目标”(从“本十年内开工首个商业电站”升级为“2028年底前开工多个行业主导示范电站”),更提出了包括100亿美元专项投资、将核聚变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等在内的系统性策略,为美国绘制了一条从“科学领先”到“商业主导”的清晰路径。
中国正以“设施集群化”策略构建完整聚变生态:合肥科学岛:在建的“燃烧等离子体实验超导托卡马克(BEST)” 预计2027年投产,目标Q值1-5;投资5.7亿美元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将于2025年底完工,将成为全球首个覆盖聚变材料、部件测试的全链条研发平台;远期规划的“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 也有望在2030年代实现1GW发电。南昌瑶湖科学岛:投资27.6亿美元的“星火一号” 聚变-裂变混合堆,已经于2024年启动配套建设,目标2030年运营,Q值预计超30。绵阳:在建惯性聚变设施,激光功率远超美国NIF,不仅瞄准科研突破,还可支撑核武器模拟设计。反观美国,自15年前NIF建成后,再无重大公共聚变设施开工。尽管2020年FES咨询委员会(FESAC)就提出了新设施规划,但因资金不足、政策优先级低,至今未落地,导致私营企业“不得不自建研发设施”,延缓了商业化进度。
4.供应链:中国控制“关键咽喉”,美国暴露漏洞报告警告,聚变商业化的 “供应链战争” 已提前打响,中国在多个关键环节形成垄断:材料:中国生产全球80%的钨(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核心材料)、67%的钒,掌控美国94%的钇(高温超导带材关键稀土)供应;全球唯一商业化锂-6(氚增殖剂)生产国仅中国与俄罗斯,美国无本土产能。部件:中国在高功率开关、高压电容器等聚变脉冲装置核心部件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激光二极管所需的镓、铟、锗等原料,中国近期已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影响美国惯性聚变企业的供应链安全。美国仅在少数环节保有优势:铍矿开采、高温超导磁体制造(依托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等企业),但高温超导带材仍依赖日本进口,中国已启动产能扩张计划,预计2030年实现技术与产能双超越。
全球格局:不止中美,多极竞争悄然成型报告并非只聚焦中美,而是将核聚变竞赛视为 “全球权力重构的缩影”,详细分析了其他关键玩家的策略,这些国家的动作或将影响中美竞争的最终走向:英国:以“监管创新”破局,2025年投入34亿美元启动“球形托卡马克能源生产(STEP)项目”,同时推动全球首个“聚变专项选址与许可规则”,计划2030年前开工示范电站,目标成为“聚变监管标准输出国”。美国已与英国签署“技术繁荣协议”(美英达成《技术繁荣协议》,强化核聚变监管许可合作及数据设施共享),将聚变列为重点合作领域,共享研发数据与供应链资源。欧盟:押注“大科学工程”,在ITER项目(多国合作,欧盟承担45%成本)之外,计划在2025-2030年投入63亿欧元用于聚变研发,法国WEST、德国Wendelstein 7-X是核心设施。但欧盟内部协调效率低、私营企业规模小,难以与中美抗衡。日本:聚焦“技术深耕”,JT-60SA将于2026年启动实验,目标验证“先进超导磁体”在聚变堆中的应用;私营企业在供应链领域优势显著,如Faraday Factory Japan是全球最大高温超导带材供应商,Kyoto Fusioneering的“聚变堆热管理系统”已出口美国。加拿大:手握“氚牌”,依托Darlington氚提取设施(全球最大民用氚生产基地),与美国企业签订“长期氚供应协议”,成为美国聚变示范电站的“燃料保障者”;同时开发“UNITY-2”氘-氚燃料循环测试平台,试图在燃料技术领域占据主导。俄罗斯:走“差异化路线”,重点研发“聚变-裂变混合堆”,计划2030年前建成核心部件,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受技术封锁与资金限制,进展缓慢,难以对中美构成直接威胁。
结论:2028年是“不可逆转的节点”报告在结尾用“要么领跑,要么落后”的强烈措辞警告:核聚变不是“未来技术”,而是“当下竞争”——中国的“基础设施优先”策略已进入收获期,若美国在2025-2028年这三年窗口期内不能落实100亿美元投资、简化监管、补齐供应链漏洞,将可能永久失去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这种“失去”的代价远超能源领域:报告测算,聚变商业化将催生一个“万亿美元级全球市场”,主导国将在先进材料、AI控制、核技术标准等领域获得“数十年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聚变提供的“零碳、无限、可调度”能源,将直接决定21世纪国家的能源安全与气候治理话语权。“美国的科学实力与私营创新活力仍是全球最强,但这不足以抵消国家战略的缺位。”委员会联合主席、共和党参议员James Risch与民主党参议员Maria Cantwell表示,“现在需要的是‘紧迫感’与‘行动力’——2028年不是终点,而是决定美国能否在聚变时代继续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