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这份“开门红”答卷来之不易,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一季度经济数据为全年经济运行开了一个好头,但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二季度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的压力?“劲往哪儿使”?上市公司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经济二季度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但在锚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预计国内宏观政策对冲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在二季度进一步双向发力。企业也表示,将通过前瞻性布局,加速构建抵御外部风险的“护城河”。
政策“组合拳”将更加有力
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因素的挑战,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寄予厚望。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财政政策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持续扩大政府基建投资规模,用增量带动存量,放大政府投资效应;二是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简化出口退税手续环节,做到应退尽退、应返尽返,增强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三是要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缓解地方财政支出和民生保障压力。
“鉴于二季度特别国债启动发行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加快落地,这将迎来政府债供给高峰,届时货币政策或将通过降准、降息、重启国债买卖等方式予以配合。”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
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外,如何解决好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动力不足,同样至关重要。
章俊表示,二季度政策应重点针对“出口转内销”和“稳定楼市、股市”两个方面,出台更多增量政策予以对冲。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对宏观经济而言,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考虑到当前计入物价因素后,实际房贷利率处在4.0%左右的历史高位附近(实际房贷利率=名义房贷利率-GDP平减指数同比。根据央行数据,2025年3月名义房贷利率为3.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为-0.8%),因此,后续居民房贷利率下调仍空间充裕。
需求的提振,除了有赖于政策的持续加力外,在业内看来,营造稳定向好的预期亦必不可少。
《证券日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已作出专门部署,要求中央企业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强化资金统筹安排,确保及时付款,并可对中小企业小额款项、长账龄款项依法协商提前支付,加力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4月22日晚间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显示,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快加力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付款,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一季度付款进度有所加快。
在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恢复不能仅局限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预期环境,也会使政策效果事半功倍。
“展望二季度,即使面临外部扰动加剧等压力,但在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政策后手’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风险,通过提振内需的方式促进国内大循环,支撑经济平稳增长,我国经济将保持较强韧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企业积极构建抗风险“护城河”
全球贸易环境的波动虽然加大了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不论是中国企业多年来长期坚持的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或是生产经营全球范围的前瞻性布局,再或是基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均构建了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护城河”。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首钢股份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下游需求变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切实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增强自身的经营韧性对冲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为满足国际化业务运营需求,公司在全球布局了几十家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获FDA认证的工厂,可满足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占公司海外收入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依旧是其增长引擎。
在积极扩大内需方面,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国内和国外销售占比分别为55%和45%。后续,公司将通过灵活调整海外基地产能、与客户协商分担关税成本、提升国内销售占比等多种策略进行应对,确保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自身产品的不可替代性,通过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以及在深耕国内内需市场的同时,可尽量多发掘海外市场而实现外需的多元化,是其应对经济波动的三个发力方向。”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扩内需、进一步多元化出口目的地等政策托底和战略调整将为我国经济提供韧性,叠加持续的产业升级,我国经济有望在波动中进一步夯实持续复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