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1月1日电秋日金陵,空气中跃动的不仅有桂香,还有一座城为足球燃起的炽热。来自上海的球迷李辉满脸兴奋,感觉“好像中了彩票”——只因他中签了一场足球决赛门票。
这不是世界杯或欧冠决赛,而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决赛,但其门票中签率仅为1.2%。11月1日,“苏超”决赛在可容纳逾6万人的南京奥体中心上演,南通与泰州两支队伍争夺冠军荣耀。
“特别幸运!能感受足球激情,还能带家人旅行,这是周末最完美的打开方式。”李辉说,凭借决赛门票,他还能在景区游览和酒店住宿享受专属优惠,切身感受到体育与文旅融合的魅力。
“苏超”是由13支江苏城市代表队组成的草根联赛,凭借“城市荣誉+全民参与”的模式,迅速破圈跃升为现象级赛事,热度持续攀升,单场比赛常出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抢票的盛况。数据显示,常规赛阶段现场观赛人数达211.89万人,场均2.7万人;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17.35亿。进入淘汰赛后,场均观众逾4万人、直播观看人次达5833万,较常规赛分别增长48%和160%以上。
然而“苏超”的魅力远不止于绿茵场上的较量。这些在假期举行的体育赛事,正悄然成为游客旅行清单上的特色选项,成为人们“为一场球、赴一座城”的全新理由。
在南京商圈街头,“苏超”决赛氛围随处可感。商场外立面的巨型屏幕滚动播放着赛事集锦,吸引来往球迷驻足。为让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共享激情,江苏省商务部门在全省打造约600个“第二现场”,在户外广场和商场中庭设置观赛区,集观赛、购物、美食等功能于一体。
“一到比赛日,我们的客流能增长超20%,体验类消费营收增幅近30%。”南京吾悦广场总经理陈卫平介绍,广场专门设置覆盖文创、美食等领域的百余个特色摊位,让观赛体验更丰富。
这种以赛促消费的创新模式逐渐遍地开花。无锡市打造40多个“足球夜市”,在以烧烤、酒吧闻名的湖滨商业街上,数十块观赛屏幕让球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观看精彩赛事。“每到‘苏超’比赛当晚,街区能迎来约5万人共同感受激情,极大带动了店铺生意。”街区运营负责人季辰洁说。
江苏省商务厅统计显示,自5月“苏超”开赛以来,全省重点零售企业、商超在比赛期间实现销售额116.4亿元,同比增长34.7%,客流量同比增长31.2%。1月至9月,江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788.3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苏超”火热功不可没,全省围绕赛事发放的消费券总额超1.4亿元。
“跟着赛事去旅行”已成为当下中国旅游市场新潮流。据江苏省文旅厅介绍,截至决赛日前,在江苏各主场城市比赛日期间,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97.3万人,同比增长17.7%,其中外地游客达137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5%。通过银联渠道实现的异地文旅消费达139.6亿元,同比增长26.5%。
各主场城市的福利举措持续为消费增添热度。南京知名景点总统府为助力“苏超”决赛,特别推出对持票观众免费开放、对全国游客门票半价的优惠措施。
“‘苏超’带动的‘票根优惠’串联赛事、文旅和消费,结合景区、文创、购物等多元场景,为游客提供‘观赛+旅游+购物’的一站式体验。”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司增绰认为,“这种创新模式正在全国多地赛事中得到推广。”
截至目前,中国有10余个省级足球联赛正在或即将举行。这些赛事不仅传递着业余足球的激情,也展现出各地借鉴“苏超”经验、进一步提振消费的期待。
“中国的体育消费正在突破传统竞技边界,产业链持续延伸。”南京大学副教授丁翔说,“消费格局被情绪价值与场景体验重塑,消费者越发渴望户外性、地域性、沉浸感的消费体验,这使得体育赛事升级为城市活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