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股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释放出无数的“烟雾弹”,很多的散户开始的时候不是没有研究过,但是走着走着就错过了一头又一头的大牛股。
原因何在呢?就是缺乏大格局,站的不够高,看到不够远,尤其气量太小,总是纠缠于细枝末节不肯走不出来。
景峰部分人当前面临的所谓困惑,其症结也在于此。
怎么办?
算清三笔大账,抓主流、识大体!
第一笔大账:石药实力很强大,在A股仅有两家上市公司,新诺威资产注入已达极限,未来资产注入可选项只有景峰!
一、石药控股实力稳居国内药企第一方队。
很多人都知道*ST景峰的重整投资人是石药,但是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石药和港股石药是什么关系,甚至都不知道石药的具体名称。
景峰的重整投资人石药的全称叫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石药控股。石药控股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总资产达786亿元,员工2.8万人,其研发规模与全球化布局已跻身全球前20强。
在创新研发方面:石药控股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研发管线规模连续三年进入全球TOP25,2025年排名第19位(中国第三,仅次于恒瑞、中生制药)。拥有180个在研项目,其中25个为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玄宁等核心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际布局方面: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料药占据国际市场绝对份额,7个品种在美国直接销售(如盐酸曲马多片)。
在认证与质量方面:取得16张CEP证书、33个DMF登记号,21个产品通过FDA检查,固体制剂可直接进入美国药房。
在技术突破与合作方面:疫苗领域,自主研发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并与哈兽研合作开发动物核酸疫苗,计划2026年投产,打破进口垄断。 授权与并购:7个产品专利授权海外企业(合同金额约40亿美元),收购铭康生物等企业强化心血管与肿瘤管线。
结论:石药控股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其研发规模与全球化布局已跻身全球前20强,“中国药企全球化标杆”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石药控股在A股仅有两家上市公司,新诺威资产注入已达极限,未来资产注入可选项只有景峰
(一)双上市平台向三上市平台架构转变。
石药控股原来采取的是双上市平台架构,即港股石药(01093.HK)和A股新诺威两个上市平台。其中,港股石药为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约716亿港元(2025年5月4日),主营创新药与原料药;新诺威,石药则通过资产注入(如巨石生物)转型创新药,2024年更名为“石药创新制药”,市值越588亿元(2025年5月4日)。
但是这一切随着今年4月29日景峰发布的重整投资协议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月29日投资协议明确,石药将通过重整占有景峰近30%股份,从而将景峰纳入麾下。
由此,石药控股总体将形成三上市平台,在A股则形成双上市平台的架构。
理解到了这一层,你就不会纠结于很多空头唱空的所谓“投资协议里没有写资产注入”"石药很抠"等荒谬言论!因为,只要石药景峰能够按照4月29日协议完成股份转让,景峰就是石药控股的控股子公司,两者就是母子公司的关系。母公司石药,想向子公司景峰进行资产注入,不就是老蔡一句话的事情,还用的着看所谓的“投资协议”吗!
重整协议没有出来之前,你们担心石药会跑是有道理的。但是,一旦石药成为了景峰的大股东,一家人了,就不必再过分纠结所谓的“重整投资协议”了!
(二)新诺威资产注入已达极限,未来资产注入可选项只有景峰。
石药控股对旗下子公司是非常慷慨的,新诺威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石药控股先是于2021年底将圣雪葡萄糖公司注入新诺威,去年又将石药巨石生物制药公司注入新诺威,使得新诺威的市值和预期迅速增大,股价从2021年底的5元左右,逐级飙升到今年的48元左右,增长了将近10倍。新诺威的长线兄弟们吃的是肚滚腰圆!
但是,物极必反,吃到石药太多好处的新诺威已经到了“不仅吃饱,而且接近吃撑”的程度。截止目前,石药控股通过恩必普和欧意两个平台已经占有了新诺威接近75%的股份。根据相关规定,这一比例不可以超过90%,新诺威想再吃石药的优质资产几乎没有多少空间了。
今年,新诺威本来还想吃下石药的百克公司,但是已经被深交所驳回。其中的深意,你们懂得!
理解到了这一层,你就不会纠结于很多空头唱空的所谓“后续石药即使向景峰注入资产股价也不会涨”“石药一元拿景峰股份是占便宜”等所谓荒谬言论!你管人家石药拿多少股份呢,你只要记住,石药进来,景峰就活了,未来就有无限的空间了。
今天本来想一枪头写完三笔账的。但是想一想,还是不急。让空头们先跑光了以后,我再慢慢写后续的两笔账。不能便宜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