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在2025年10月24日宣布,未来五年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仓储、分拣、运输与配送等全链路场景。这一计划标志着其智能物流布局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也被视为构建“超级供应链”的关键一步。
该采购规模远超行业常规节奏,释放出明确信号:无人化设备已从试点验证转向大规模商用部署。 京东方面指出,“狼族”系列机器人目前已在全国超20个省份及全球10余个国家实现规模化应用,自研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单仓面积可超1万平方米,存储SKU超百万,存储件数突破1500万件,相较传统人工作业,存储坪效提升200%,人效提升达300%。这表明技术成熟度已能支撑高密度、高效率的商业运行。
不仅京东,行业整体正加速向无人化迈进。顺丰控股在2025年上半年报中披露,已在72个城市累计投入超1800辆无人车,覆盖支线运输、场内转运及末端配送等多个场景,并建立了统一的服务与监控平台,实现多车型、多供应商协同运营。招商证券分析认为,无人城配物流车因技术路径清晰、政策支持明确,已成为L4级自动驾驶最早落地的方向之一,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在无人机领域,美团已取得中国民航局和迪拜民航局的运营许可,截至2024年9月,其无人机配送商业订单量超过67万单,超越谷歌旗下Wing Aviation,展现出全球领先的商业化能力。而京东此次宣布的10万架无人机采购计划,将进一步推动“支线+末端”空中物流网络建设,尤其对偏远地区和应急物资运输具有战略意义。
产业链层面,多家企业已深度参与京东智能物流生态。音飞储存作为京东仓储机器人核心供应商,其立体库系统广泛应用于京东主力仓库;埃斯顿凭借工业机器人技术积累,有望承接大规模机器人订单;广联航空承担白鲸航线W5000货运无人机复材零件制造,中航沈飞则通过参股重明科技间接参与无人机研发。此外,航天科技为京东乾石科技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冰山冷热保障冷链物流温控,天元股份配套包装系统,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协同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航天科技(000901)在10月24日录得涨停,股价报18.62元,成交额达6.01亿元。其上涨动因除受益于京东无人车合作预期外,还受到“航天强国”战略推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2162%以及央企治理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同期,智明达、臻镭科技等一批商业航天概念股也呈现业绩高增长态势,反映出整个高科技制造与智能物流融合赛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当前,京东的采购计划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升级,更可能成为拉动机器人、自动驾驶、航空制造等相关产业放量的催化剂。当百万级无人设备接入实际物流网络,意味着从硬件制造到算法迭代、从运维管理到标准制定的全链条生态正在成型。 至于最终能否显著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并复制到更多合作伙伴,还需观察后续落地节奏与跨系统协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