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证监会官网披露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完成近25亿元Pre-D轮和D轮融资后,正式启动资本市场进阶之路。
天兵科技的技术突破值得关注。今年9月15日,公司在山东海阳完成天龙三号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创下国内商业航天首个海上热试车纪录,刷新了民营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这款性能对标SpaceX猎鹰9号的火箭,近地轨道有效运力达17-22吨,可实现一箭36星互联网卫星组网发射。其采用的液氮加温增压等创新技术,使增压系统成本降低10倍以上,搭配3D打印发动机与煤基煤油推进剂,构建起低成本、高可靠的核心优势。
商业航天赛道正呈现体系化竞争态势。除天兵科技外,蓝箭航天、中科宇航也已相继进行IPO辅导备案。今年8月,这三家企业共同入围千帆星座一箭18星火箭发射招标,显示出行业头部企业已形成集群效应。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发射需求超3万颗,天龙三号计划年底首飞后实现年30发以上发射,酒泉专属发射工位建设正同步推进。
从融资节奏看,天兵科技已完成八轮融资,估值持续领跑行业。10月上旬完成的近25亿元融资,由国裕高华、济钢集团、东方资产、申万投资、中银资产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资金将主要用于火箭及发动机批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研制。这种密集的资本注入,反映出市场对商业航天产业化进程的强烈预期。
天兵科技构建的全产业链布局颇具战略眼光。公司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综合试验中心和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为支点,形成三机两箭产品发展战略,具备年产50发天龙系列液体火箭和500台天火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能力。这种规模化制造能力与专属发射工位相结合的体系,旨在确立基于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的长期竞争优势。
商业航天从单点突破迈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从天龙二号2023年首飞破纪录,到如今大运力火箭即将登场,天兵科技的发展轨迹折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整体进阶。在科创板政策利好下,这类技术驱动型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获取长期资金,将加速技术转化与规模化生产进程。
随着陆海协同发射能力与全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商业航天企业正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从技术攻关到资本认可,再到冲刺资本市场,这个赛道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