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杨霄陈薇】三只硬拳,能否打出一套威力十足的组合拳?4月24日,在郑州举办的2025河南冷链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农产品、食品工业、物流与采购三大行业的全省数百家企业汇聚一堂,共同探寻产业融合互促、三链联动的发展密码。
三大行业代表在会上达成重要共识,将通过强化顶层协同,构建“农产品+食品工业+冷链物流”联合工作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驱动三大产业同步升级,拓展更多融合场景,力求推动本土优势农产品、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掀起新一轮“中原旋风”。

从左到右: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现代食品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振杰,河南省农产品协会会长、河南省供销农产品集团董事长夏士龙,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鹏(活动方供图张林鹏/制图)
三大行协会长握手倡议,
河南农货及食品打全国、奔全球
河南农产品在全国独占鳌头,河南食品制造更是称霸全国,那么河南的冷链物流呢?毫无疑问,它同样处于全国同业的头部位置。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鹏介绍,河南是国内物流产业大省。在冷链物流领域,全省已构建起以双汇、三全、思念等企业为引领,覆盖速冻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全品类的产业矩阵。冷库容量超1300万吨,冷链装备制造、中欧冷链班列等新业态也在蓬勃兴起,为“国人厨房”迈向“世界餐桌”筑牢了坚实根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现代食品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振杰提到,近年来,河南冷链物流发展势头强劲,冷库总容量超千万吨,冷藏车保有量突破3万辆。包括双汇、三全、蜜雪冰城、锅圈系在内,诸多河南龙头食企已实现从生产到配送的冷链服务全覆盖。
农产品、食品工业、冷链物流均为河南的强势产业。过去数十年,三大产业相互依存、合作共赢,不乏相互投资跨界的案例。为何今日,三界代表如此郑重地相聚?
“河南农产品、现代食品若要实现产业再突破,与本省冷链物流‘后台’紧密捆绑、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河南省农产品协会会长、河南省供销农产品集团董事长夏士龙在致辞时称,河南省既是农产品大省,也是食品加工大省,但当前冷链流通的整体覆盖率尚不足35%。因此,构建“三位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不仅关系到河南农货、河南食品的持续产业升级,更是同业竞争的重要支撑力量。
以预制菜为例,它既是当前全国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赛道,也是中国味道走向海外的关键产品,该品类产品与冷链服务紧密相连。去年,全国预制菜产业的销售规模已达5600亿元。
在夏士龙看来,若想让河南菜卖出高附加值,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就需从上游种植、中游加工、下游分销覆盖高效且安全稳定的全冷链服务,以此支撑河南菜真正登上全球餐桌及供应链体系,打造高品质口碑、品牌含金量的双重竞争力。
客观而言,河南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标准化衔接不足,导致流通损耗率偏高;二是供应链协同效率有待提升,全链条数字化覆盖率不足40%;三是高端冷链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预制菜、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需求。
三大行业会长在现场发出“多业融合”的倡议,赢得了与会代表企业的高度认同。
李鹏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强化顶层协同,建立“食品工业+冷链物流”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制定从生产加工到仓储运输的全流程标准,实现温度控制、包装规范、信息追溯的“三统一”。积极推动数智赋能,打通生产端、物流端与消费端的数据壁垒,加大拓展融合场景,聚焦预制菜、果蔬出口、医药冷链等高附加值领域,鼓励农企、食企与冷链物流企业共建“前厂后仓”“产云仓”,探索并推广“定制化冷链”“全托管服务”“统仓共配”“云仓配”等新模式,将河南打造为全国冷链数字化标杆。

做强冷链食品产业布局,
河南资本推豫菜出中原、进全球
河南食品制造业营收规模稳守万亿,寻求全产业再突破,冷链食品是关键支撑。
2023年11月,全省印发的《河南省培育壮大冷链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生态,将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冷链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冷链食品设备设施制造大省、冷链食品加工大省,形成冷链食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冷链物流等一体化与全链条发展格局,推动冷链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冷链食品产业链产值要达到4000亿元。
4000亿元的产值规模目标,在农产品、食品工业、冷链物流三大行业有不同的实现路径。
如周口澄明食品工业园,它是锅圈系旗下的供应链后台。该园区副总经理王文正介绍,澄明模式是一套完整的投资+运营策略,不仅在周口鹿邑县有18个工厂,其中有数家工厂产值过亿,并在四川广元市、湖北荆州市、广西北海市实现了工业园区复制。不仅如此,锅圈系不断挖掘国内各省的优质食材或菜品,如在贵州台江、辽宁锦州、海南儋州投建园区,就是在生产当地地道好食材。当下的广西虾滑、今后的贵州酸汤火锅底料,都是以锅圈系数万家门店为消费中心,催化当地二产、一产实现产业联动,进而持续推动河南产业资本有序扩张。
河南食品供应链企业在深挖全国好货,本省冷链物流企业、冷链装备企业则在大力推进服务触角延伸。

河南华鼎冷链仓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君演讲,从供应链到共赢链的价值创造。
河南华鼎冷链仓配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君称,过去两年,国内餐饮行业发展波澜起伏,每年新开餐厅与关闭门店都超过400万间。这一惊人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对消费质价比需求的变化,传导至餐饮业竞争从前台的菜品与服务深入到了后台供应链。这为TOB类河南食企创造了机会。河南好食材要拿到全国餐厅的更多订单,不能只靠农产品,还要拼大数据+冷链服务,形成真正的服务组合链,实现为餐企解决提质、降本、减损、增效,它们才愿意对河南菜多下单。截至目前,华鼎冷链在全国已投建了23个省级仓配中心、规划干支线网络3157条,日处理订单120万件,累积服务终端餐饮与零售门店超20万家。
“河南食企应把市场视野拓展至海外,俄语区、中亚地区对河南菜是有需求的。”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仇晓娟介绍,该公司是国内首批加入国际TIR跨境货运通关系统的物流企业,6年前首家使用中国卡车、中国车牌带着中国商品驶出了国门。经过数年经营,已开通了11个国家货卡直达班线,也由此发现东南亚与俄语区国家对中国食品的需求量在逐年攀升。河南的冷链食品就是拳头产品,弘依运输的TIR直达冷链运输服务,可为河南的冰激凌、糖果、肉制品、速冻食品提供有力的陆运支撑,助力河南食品开拓海外市场。

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仁君做主题演讲《冷链行业中的数据协同交流与资源共享》
另外在活动现场,凯雪冷链、郑州商品交易所、顺丰集团无人机事业群等企业代表,就高质量发展冷链食品、强化冷链物流产业基础各自表达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