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超预期表现
1. 盈利增速亮眼
2025年Q1扣非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21.43%,远超营收3.45%的增速。核心驱动包括:
海外业务控费成效显著,毛利率从2022年14.5%提升至2023年19.1%;
高毛利业务扩张,空气悬架收入同比增60%(2024H1数据),轻量化底盘订单达85亿元。
2. 现金流与研发双稳健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7亿元(+4.48%),主业造血能力稳定;
研发投入2.45亿元(+13.73%),聚焦智能底盘与机器人关节技术,磁流变减振器预计2025年中量产。
3. 订单储备夯实增长基础
空气悬架(144亿元)、轻量化(85亿元)、热管理(120亿元)订单合计超300亿元,支撑未来2-3年业绩。
二、短期承压点
1. 营收增速放缓
Q1营收48.54亿元(+3.45%),低于预期。主因传统密封件需求疲软、机器人业务尚未放量(送样阶段,2025H2或贡献收入)。
2. 投资现金流压力显现
投资净流出9.63亿元(同比扩151%),主要用于理财(16.49亿元)及海外建厂(墨西哥/斯洛伐克),短期或压制ROE。
3. 应收账款风险需警惕
期末应收款40.72亿元(占营收84%),信用减值损失转负至-348万元,需关注下游回款能力。
三、核心增长引擎与催化因素
1. 机器人业务估值重塑潜力
与五洲新春合作切入特斯拉供应链,磁流变减振器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单机价值量1.2万-1.8万元,机构预测2025年或贡献市值增量200亿元。
2. 空气悬架渗透率提升红利
国内空悬渗透率不足3%,问界、小米SU7等车型推动需求,公司已获144亿元订单,2025年收入有望破20亿元。
3. 外资增持与估值空间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Q1增持至4.02%。
四、风险提示
• 海外业务(占比近40%)受地缘政治/汇率波动影响;
• 空悬赛道竞争加剧致毛利率下行;
• 机器人关节量产进度不及预期。
总结
一季报呈现“利润超预期、营收略承压”特征,汽车智能化底盘与机器人业务双轮驱动逻辑清晰。短期需观察营收修复与现金流管理,中长期看好技术复用与新场景落地带来的估值重塑,建议跟踪2025Q2特斯拉机器人进展及公司量产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