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1日,A股多家养殖上市公司发布了10月份的销售数据,从数据可知,生猪销售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
面对当下的困境,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建议,唯有通过科学调控产能、强化行业自律,才能助力行业摆脱困局,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而受益于2025年上半年的行业高景气度,综合全年的情况来看,养殖企业在2025年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三因素影响价格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可知,10月份,生猪价格的下挫仍在延续。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显示,10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1.28元/公斤,环比变动-12.49%,同比变动-35.06%。江苏立华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显示,10月销售肉猪19.25万头,销售收入2.81亿元,肉猪销售均价11.98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4.94%、-14.33%、-10.13%,同比变动分别为31.85%、-11.64%、-32.85%。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凌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挫,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下半年产能陆续转化,供应持续增加;其次,二次育肥高价补栏较为谨慎,市场悲观预期情绪增加,部分企业为加速资金周转,通过下调体重、提前出猪抛售等方式缩减库存,导致10月份实际出栏远超当月计划,养殖企业毛猪出栏全线进入亏损状态;再次,气温下降后屠宰企业开工小幅提升,但终端对高价承接能力有限,随市场毛白价差收紧,屠宰企业亏损抑制猪源外采积极性,消费跟进整体不及预期,生猪价格弱势运行。”
查阅上市公司的公告可知,对于销售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主要原因,公告多提及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所致。在此背景下,全行业何时迎来价格回升就成了关注的重点。
养殖企业全年仍有利润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刘博洋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生猪销售价格能否回升,需要关注三个因素:首先,产能有序去化,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合理区间,减少后续生猪供给,缓解供需失衡;其次,消费季节性放量,随着气温降低,腌腊、灌香肠等需求启动,且临近春节带动家庭和餐饮采购需求大幅增长;再次,养殖端出栏节奏稳定,减少集中出栏和恐慌性抛售行为,避免供应大幅波动。
价格走势直接关联养殖企业盈利水平,基于上述市场影响因素及实际监测数据,王凌云分析,2025年全年养殖企业或小幅获利。根据目前监测的数据,前三季度自繁自养生猪头均利润为101.7元。四季度来看,10月份猪价跌至低位后小幅反弹,但养殖场月均亏损仍在122元/头。进入11月份和12月份,生猪市场供需双增状态下博弈,猪价或存在一定跌后修复预期,但预计幅度有限,行业四季度仍难恢复盈利,导致2025年全年养殖端利润收缩明显。
从全年周期的维度来看,刘博洋认为,2025年养殖企业整体仍会有利润。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生猪养殖板块盈利表现亮眼,因饲料价格持续下行降低养殖成本,叠加规模场出栏量提升,为全年利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在2025年三季度后,猪价下挫导致行业亏损,但10月中旬起猪价已出现超跌反弹,而且2025年四季度供给压力减缓、消费季节性向好,猪价有望温和回暖,可弥补后期部分亏损,整体大概率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