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挑战中稳健前行,动力和引擎至关重要。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字里行间的“新”意,传递出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信号。
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
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秧歌……新春伊始,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说。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我国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3%;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发电装机量等稳居全球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未来产业布局蓄势——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量子密信、量子密话、量子保密通信试验车等一批量子领域的创新技术逐渐应用落地;先进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已达上万亿元;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更加需要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筑发展新优势。
从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到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再到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政府工作报告着力部署“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表示,未来五年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将成为决定我国全球竞争地位的关键。
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建材、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制造业技改投资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加速向中高端转型……2024年,传统产业追“智”逐“绿”、焕新升级。
“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包括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内,多个来自传统产业的代表委员表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信念。
代表委员认为,针对一些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低端领域竞争过度等问题,亟须通过数智化等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开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了部署。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已从粗放型进入精益型的新阶段,需要针对性、协同性的数字化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说。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议,设立绿色电气产品认证标准和标识,并以绿色信贷、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实现制造过程减碳。
数字经济活力绽放
2024年,5G、千兆光网、算力创新应用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5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人口普及率超过71%;数字消费规模超6万亿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
如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多位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表示,将加大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投入,全面释放数字经济的潜能与增长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表示,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持续贯彻“人工智能+”行动,在智能化矿山、智慧铁路等工业领域,以自主研发的工业视觉大模型、工业铁路无人驾驶与自动编解等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真正解决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许礼进表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埃夫特将继续打造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赋能更多产业。
“放手”发展当下,“放眼”蓄势未来。我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秀企业,一幅幅产业升级、全面技术创新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新新”之火,正点燃新质生产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