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张裕A(以下简称“张裕”)发布2025年度一季报。报告期内,张裕实现营收8.11亿元,同比微增0.51%;净利润1.59亿元,几乎与去年持平;但扣非净利润仍小幅下滑0.82%,延续2024年整体的下行趋势。
近日发布的张裕2024年财报,被视为“20年来最差财报”。在过去一年中,张裕全年营业收入为32.77亿元,同比下滑25.26%;净利润仅为3.05亿元,同比大跌42.68%。尤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31亿元,暴跌71.64%,这反映出其主营业务的核心盈利能力已大幅削弱。
张裕自2020年以来,经营表现便有所走弱。2020年曾出现营收33.09%、净利润58.58%同比下降。只不过,2024年相比当时更是创下营收、净利润新低。
张裕年报显示,公司产品以葡萄酒和白兰地两大系列为主,在国内葡萄酒行业大幅领先主要竞争对手。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张裕的经营结构与困境也反映了行业总体的现状。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拨通张裕证券事务代表电话,接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企业经营仍以线下传统渠道为主,尚未见到行业转好迹象。
具体来看,产品结构方面,张裕葡萄酒2024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2.32%,白兰地则大跌35.80%。更值得注意的是,张裕在2024年继续压缩市场投入,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8.29%,广告与市场营销费用都有明显下降,虽然短期内降低了成本压力,却也进一步削弱了品牌的市场存在感。

张裕的葡萄酒、白兰地均出现营收下滑,图片:财报截图
不过,葡萄酒生意下降,并非张裕一家的难题。
有着“葡萄酒第一股”的港股上市公司怡园酒庄,2024年实现收益3455.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83%;归母净利润则为亏损4101.8万元人民币。
尚未发布正式年报的ST通葡、莫高股份也已发布预亏公告。
中信尼雅虽然在2024年实现盈利,但并非以业绩增长为主要驱动力,而是更多依靠压缩成本。2024年,该企业出现营收同比下降23.69%,从上年的2.11亿元跌至1.61亿元。虽然净利润大幅增长至1663万元,同比上涨352.5%,但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扣非净利润仅为399万元。
与此同时,2024年中信尼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却从上一年的5495万元转为-4965万元。企业还存在销售渠道的明显变化,2024年报告期末,中信尼雅经销商共计105家,全年增加经销商数量为27家,全年减少经销商数量为112家,过去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经销商终止中信尼雅销售业务。
上述情况致使中信尼雅虽然因营业成本减少60.19%导致毛利率提升12.71%,但批发代理收入却相应减少了45.03%。
2024年以来中信尼雅高层人员变动也较为频繁,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先后辞职。
威龙股份是目前少数同时实现收入、净利润双升的国产葡萄酒公司。企业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净利润为960万元至1440万元;收入增长约15%。此外,企业也在去年实行成本控制、费用压缩,使产品毛利率提升约3%。不过,威龙股份的具体经营情况,仍有待正式年报的进一步披露。
放眼整个行业,2024年对中国葡萄酒来说,是一个全面“退潮”的年份。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葡萄酒产量为11.8万千升,同比下降14.5%。
而葡萄酒进口量却在2024年达到28.3万千升,同比回升13.59%。尽管如此,进口份额的增长仍未能撬动沉寂已久的国内葡萄酒市场。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国产葡萄酒市场规模在2016年达到巅峰的484.54亿元,此后持续下行,2023年已降至90.9亿元。从目前葡萄酒上市公司发布的2024年销售数据来看,2024年仍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
在中产消费下行、餐饮恢复缓慢的背景下,国产葡萄酒不仅面临葡萄酒品类整体销售情况下降,还遭遇进口葡萄酒的强烈竞争。
但国内葡萄酒大公司们仍然未放弃寻找希望。
2024年,中信尼雅直销(含团购)渠道增长25.93%,已接近批发代理占比,表明公司正试图从过去的“渠道驱动”向“客户直达”模式切换,通过协同团购直销渠道触达C端客户。
支撑这种切换的,是中信集团体系内的大客户资源。此外,中信尼雅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直播带货项目,同时扩大品牌知名度和销量。
张裕也在拓展线上业务。
其总经理孙健在2023年5月26日举行的公开活动上表示,张裕的线上业务占比由多年前的3%增长至2022年的15%,不过由于线上中低端产品更多,导致线上比线下业务毛利率低,抖音团队在2022年最低点毛利率仅为百分三十几。
从2024年财报来看,包括线上业务的直销模式仍旧在公司营收占据约15%比重,但直销毛利率为56.46%,接近经销渠道57.70%的毛利率。2024年,张裕直销比经销渠道毛利率低的情况正在改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酒价格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电商的普及让价格变得更加透明,这对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现在,在山姆这类渠道能买到品质不错、价格亲民的葡萄酒,年轻人尝试门槛变低了。以往依靠信息差驱动的葡萄酒销售方式已难以为继,”酒类讲师、北京饮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理人石鑫表示,“电商让物美价廉的产品加速涌现,也让消费者变得更懂酒。这种变化反而给那些愿意长期投入、认真做品牌的企业带来了机会。”
不过他也指出,葡萄酒是否能够从“礼品酒”“应酬酒”转型为“日常饮用酒”,将直接决定这个品类能否出现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国产葡萄酒要想突破进口品牌的夹击,还必须找到属于本土的叙事路径和差异化标签。相比一味降本、收缩预期,真正的挑战仍在于能否挖掘新的增长曲线。
对于这一点,行业龙头张裕的2025年目标已显露出谨慎态度:其年初设定的营收目标为“力争不低于34亿元”,明显低于2024年47亿元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