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产业信心的强心针。”
“可钱多了,竞争不就更血腥了?”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公司于2025年11月24日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45.3亿人民币增至240.6亿人民币,增幅达66%,同时进行了部分高管调整。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李鑫,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股东包括上海科投、国盛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及浦东创投等国资平台。
增资落地,利好与隐忧并存
基金规模跃升至240.6亿元,传递出对集成电路产业长期发展的明确支持信号,有望提振资本市场情绪。 此次增资幅度达66%,反映出地方政府与国有资本持续加码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意图;资金注入将直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扩大产能、加速技术攻关,尤其在光刻胶、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市场风险偏好可能因此上行,带动相关概念股估值修复与资金流入。
但短期内资本集中涌入也可能加剧行业竞争格局,带来盈利压力与市场波动风险。 过量资金可能导致部分领域重复投资,企业为抢占份额被迫采取价格战策略,进而压缩毛利率空间;市场对政策红利存在过度预期,部分个股或出现短期快速拉升后的回调压力;技术转化周期长与资本回报诉求之间的矛盾,仍可能使部分项目陷入“量增利减”困境。
资金聚焦:哪些标的正在被推高?
此次基金扩容强化了市场对半导体设备、材料及配套服务领域的投资预期,多个细分方向个股获得主力资金与融资盘积极介入。
特发信息(000070.SZ) 主营光纤光缆与通信设备制造,并积极拓展数据中心业务,承接鹏城云脑二期 Atlas900 AI 计算集群等多个重大项目。2025年11月24日公司获官方公众号披露荣获全球光纤光缆大会多项大奖。11月21日主力净流入达4.75亿元,主力净量高达5.13%,当日涨停(涨10.05%),标签为“昨日首板”。
国风新材(000859.SZ) 主营新型功能材料,正推进PSPI光刻胶研发,目前处于实验室制备阶段。因“芯片(光刻胶)”概念受捧,11月19日至2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实现“3天3板”。11月21日主力净流入1.02亿元,主力净量1.11%,融资买入额连续两日增长率超50%。
南大光电(300346.SZ) 为光刻材料龙头企业,ArF光刻胶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小规模销售,SOC、BARC产品市占率领先。11月19日主力净流入3.38亿元,主力净量1.32%,当日上涨5.85%,动态市盈率约71倍,被视为恒坤新材核心可比公司。
利和兴(301013.SZ) 提供半导体自动化测试设备,技术具备优势,与摩尔线程保持合作。11月18日融资买入额达1.42亿元,两融余额升至4.39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超7%,处于历史90%分位以上。
柏诚股份(601133.SH) 专注洁净室系统集成,服务半导体与生物医药行业。融资余额长期维持在1.8亿元以上,占流通市值比例超9%,11月20日主力净流入2150.38万元,11月21日两融余额回升至1.92亿元。
英杰电气(300820.SZ) 产品应用于光伏与半导体领域,子公司聚焦储能与充电设施。11月17日融资买入近9000万元,两融余额突破3.44亿元,获“2025年度卓越装备企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