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国庆节渐近,这本应是白酒销售的黄金旺季。然而,《证券日报》记者在近期走访中发现,今年中秋前夕的白酒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的特点,市场分化现象愈发显著,不同档次白酒的动销情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中高端销售稳健
记者在北京丰台区一家烟酒零售店看到,店内陈列的白酒种类丰富,但顾客寥寥。“由于上半年压货比较严重,今年中秋主要就是清库存,没像往年那样专门大量备货。”该烟酒零售店老板表示,“店里中高端白酒卖得相对还可以,像五粮液、国窖1573,有一定的老客户群体支撑,相反低端酒销售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家白酒专卖店,售货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最近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中高端白酒销售情况还算稳定,今年中秋没敢大量囤货,要是客户下单多,就随时联系厂家补货。”
“最近,高端酒和区域酒卖得比较好,因为高端酒有宴会送礼属性、区域酒集中在朋友聚会、走亲访友等场景,一些散装的低端酒销售无明显起色。”一位山东的白酒零售店老板告诉记者。
在记者走访的多家白酒烟酒店过程中,不少门店的销售人员也纷纷表示,近期受节日送礼等消费需求带动,中高端白酒品牌的销量出现了明显增长。
除了传统的烟酒专卖店,《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多家线下商超。“实付满800元返150元现金抵用券”“整箱购买享8.5折优惠”“买高端酒品送定制酒具”等促销标识醒目地张贴在货架旁。“最近,商场推出了促销优惠活动,前来购买的顾客也比之前多了很多,目前中高端白酒销售较好。”卖场销售人员表示。
对于今年中秋前夕白酒市场的表现,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白酒终端整体动销呈现‘环比温和回暖,但同比仍显疲软’的特点,名酒库存经过上半年消化,明显降低,不过与去年相比,受商务礼品需求收缩及消费者趋于理性等因素影响,市场整体销量仍预期小幅下降,市场尚未完全恢复至往年水平,其中产品价格震荡较大,行业整体倒挂的情况没有改变,行业性的库存挤压问题可能影响消费预期。”
“2025年中秋白酒市场在理性消费、务实策略和渠道分化中展现出新的特点。酒厂、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在适应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平衡点。”白酒行业专家、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中秋期间动销情况不佳,节后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酒厂和经销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库存和价格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
行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今年“双节”对白酒消费的拉升作用可能十分有限,主要受益对象依旧是一些一线名酒,二三线酒企所面临的库存压力依然沉重。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白酒产业总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实现利润876.87亿元,同比下降10.93%。
在市场压力下,酒企渠道库存压力进一步加重。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58.1%的经销商表示库存增加,超过一半存在价格倒挂问题,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家酒企的存货资产总计1688.15亿元,环比小幅增加4.26亿元,其中有7家区域酒企的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40%。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基本面看,酒企中报集中反映需求压力,场景缺失对渠道和酒企的压力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报表进一步体现,市场对酒企全年增速下修预期较为充分;伴随旺季临近和政策影响边际减弱,白酒市场动销环比有所回暖但同比预计延续承压;基本面的修复有赖于需求的实质性改善。
在蔡学飞看来,在需求不足与行业调整的多重因素下,2025年下半年白酒行业预计将延续深度调整态势,企业业绩持续“K”型分化,其中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和渠道韧性,在礼品、宴席等市场的刚需性仍能维持正增长,但大多数企业仍面临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及消费需求疲软的压力,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