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1 19:10:10 股吧网页版
“大咖话川酒”第二季收官站:解码“五粮”何以“酝”和美
来源:新华财经

  9月19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咖话川酒”第二季第三期活动在成都杜甫草堂观澜堂开讲。

  来自农业、考古、历史、经济、酿造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从技艺溯源、文化解读、跨文明对比等多元维度,共同剖析五粮固态酿造蒸馏酒的技术引领性、深厚文化内涵,让“五粮酝和美”的内涵在思想碰撞中愈发清晰。

  和美之味,源于五粮的科学酿造与风味共生

  步入活动现场,“和美” 氛围满溢。一张张实景照片勾勒出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的和美图景——高粱紫红喜人,玉米粒粒金黄,小麦翻涌成浪,糯米穗与大米穗饱满压枝。“五粮酝和美”展板,以清晰脉络讲述了五粮液五种粮食从世界各地发源、传播并最终汇聚的历程,也详细解读了每种粮食的物性特点,以及它们在酿造中释放的风味奥秘,让观众深入理解 “五粮” 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科学逻辑。

  “五粮液是世界上首个以五种粮食进行固态酿造的蒸馏酒,这种多粮酿造品类的先河也是一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原料的配比上,更体现在整个酿造工艺体系的构建上。”中国酿酒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表示,从宋代“姚子雪曲”多粮酿造技艺的运用,到现代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科学配比,背后始终贯穿“崇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既传承古法的精髓,又以现代科技赋能品质升级。

  赵东还从技术维度切入,系统阐释了五粮液的“五性”特质——品类开创性、品质高端性、技术引领性、价值稀缺性、品牌独特性,用清晰的逻辑框架,让现场观众对这款“东方美酒”的核心优势有了直观认知。

  为何五粮酿造能带来更丰满的口感、更馥郁的芳香与更谐调的口味?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惠波从“技术流”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他表示,酿酒离不开微生物的介入,而五种粮食能为窖池中的微生物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基质”,促使微生物协同产生更多元的风味成分,最终造就了五粮液“各味谐调”“酒味全面”的标志性酒体风味,这正是五粮液“和美”之味的根本所在。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卢勇将目光聚焦于五粮液的“活态遗产”——700余年从未间断使用的元明古窖池。它们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上百种丰富微生物群落,与五粮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正是这种“默契配合”,成就了五粮液无可复制的风味。

  和美之美,源于五粮的和合内涵及交流实践

  除了探索“五粮酝和美”的酿造逻辑外,与会各位专家激荡智慧,用多元视角解读“五粮酝和美”的深层文化内涵,为现场来宾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著名和合文化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和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安宪的观点让“五粮酝和美”的文化内核更加凸显。“西方蒸馏酒多采用单一原料,比如威士忌用大麦、伏特加用小麦,追求的是单一风味的极致;而五粮液的五粮协同,恰恰是中国‘多元和合、天人合作’文化的生动体现——不追求单一的极致,而求多元的和谐。”

  他强调,这正是中国古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达——只有不同事物相互协调,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作为多粮酿造的集大成者,五粮液承载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集中体现了多元和合和天人合作这一中国传统,在传承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活的载体。

  著名植物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赵志军从考古学维度深入剖析,他指出,五粮液的“五粮”,本身就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产物。“距今5000-5500年之间,在欧亚大陆至少出现过一次非常有趣的史前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其中就以谷物作为先导和主导。” 五粮液的五种谷物分别源自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小麦来自西亚,大米和糯米起源于中国,玉米来自中南美洲,高粱来自非洲,“可以说,五粮液集聚了全世界的谷物精华。”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五种粮食,成就了今日的五粮液,这本身就是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鲜明体现。”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表示。

  西班牙著名生态学家、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特聘教授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以跨文明对比视角分析道,与西班牙葡萄酒追求单一原料的极致表达不同,五粮液的多粮酿造,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充满智慧的文化,五种粮食的和合不仅仅是原料的叠加,更是一种自然科学规律的显化协同艺术。“五粮液的‘和美’理念,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绝佳范本:无需趋同,却能相互启迪、彼此成就。”

  五粮液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关于“五粮酝和美”的思想文化盛宴,让五粮液践行和美价值的路径愈发清晰、坚定。未来,五粮液将继续秉持“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价值理念,以自身发展进步引领推动行业共荣发展的同时,积极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让和美价值理念跨越国界、深入人心。(冯明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