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0 21:11:10 股吧网页版
五粮液“大咖话川酒”:以和美探路产业升级与文化出海
来源:中国经营报


K图 000858_0

  9月19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咖话川酒”第二季第三期活动举行。

  这场以“五粮酝和美”为主题的论坛,以“学术研讨+文化展示+技艺体验”的立体形式,汇聚农业、考古、历史、经济、酿造等多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五粮液作为全球首款五粮固态蒸馏酒的技术内核,和其背后贯通产业链、承载文化交流的经济与文化双价值。

  构筑产业竞争壁垒

  五粮液的品质根基始于独特的技术体系。

  中国酿酒大师、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首次系统阐释了五粮液的“五性”特质——品类开创性、品质高端性、技术引领性、价值稀缺性、品牌独特性,而这一切的核心,在于五粮酿造工艺。

  赵东现场披露了严苛的酿造标准:单轮发酵期长达70天,双轮底发酵期翻倍至140天以上;每100斤原酒中,仅极少量能达到五粮液品质标准。

  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惠波从行业视角指出,五粮液开创的“五种粮食+上千种微生物”协同酿造模式,打破了国外蒸馏酒单一原料的局限。依托四川独特的气候、水土禀赋,以及元明窖池这一“活态遗产”,窖泥中繁衍的上百种微生物与五粮形成共生关系,最终酿出“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的独特口感,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引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更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壁垒。

  激活农业经济价值

  五粮液的“和美”基因,首先体现在对产业链上游的深度赋能。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卢勇教授指出,四川作为“天府之国”,是全国重要粮仓,而五粮液早已将粮食生产基地打造为“第一车间”,目前已建立150余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实现从种子选育、种植,到收割、储存、酿酒的全链条管控。

  这种“田间到酒瓶”的全链模式,不仅保障了原料品质稳定,更激活了农业经济的附加值。一方面,专用粮基地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契合“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产业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种植与科学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型。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表示,五粮液通过五粮酿造,将农业资源转化为高端消费品,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业链闭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中华文化“走出去”符号

  在全球化语境下,五粮液的“和美”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

  著名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表示,五粮液的五种粮食——高粱(非洲)、大米和糯米(中国)、小麦(西亚)、玉米(南美洲),分别来自世界四大农业起源中心区,“五粮”本身就是早期人类文明交流的产物,而五粮液将其融合酿造,堪称“取全球谷物之精华”。

  这种“多元和合”的特质,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核高度契合。著名和合文化研究学者罗安宪指出,西方蒸馏酒追求单一原料的极致风味,而五粮液的五粮协同,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哲学思想的具象化——五种粮食的风味在窖池中互补协调,既保留各自特色,又创造全新价值。

  近年来,五粮液在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方面已搭建多元平台。罗惠波表示,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产业故事,到“和美”理念的全球传播,五粮液正成为中国白酒扬名世界的“推动者”。

  西班牙生态学家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以跨文明视角评价:“五粮液的多粮酿造与西班牙葡萄酒的‘风土’理念虽路径不同,但都饱含对土地的敬畏,‘和美’理念为不同文明交流提供了绝佳范本。”

  从技术突破构筑产业壁垒,到全链管控赋能农业经济,再到文化内核推动文明互鉴,五粮液以“五粮酝和美”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品质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脉”的发展路径。汤继强从价值维度指出:“和合共生,美美与共,是我们文化里最精彩的表达。五粮液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更能满足人们对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的需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