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誉远(SH600771)$ 广誉远与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虽均源于传统中医药经典,但在制作工艺、选材标准及历史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药材的选材与处理
1. 牛黄品质差异
广誉远选用每公斤58万元的高品质天然牛黄,胆红素含量高达50%(远超国家标准的25%),确保清热解毒功效更显著。而同仁堂虽同样使用天然牛黄,但其胆红素含量一般约为35%,略低于广誉远。
广誉远的牛黄炮制采用独创的“水飞法”和“吸附法”工艺,耗时半年以上,以去除朱砂、雄黄中的汞等有毒物质,确保药粉细腻且无毒。
2. 麝香来源区别
广誉远的“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同时使用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而“单天然”版本则采用天然牛黄与人工麝香组合。同仁堂虽未明确公开麝香来源,但其制作技艺强调“选料上乘”,可能根据产品等级调整天然与人工麝香的比例。
二、传统工艺与非遗传承
1. 广誉远的古法炮制
“打百锤”与“圈百日”:通过数百次捶打药粉使其均匀细腻,再静置百日以平衡药性,增强疗效。
豆腐蒸珍珠:将珍珠包裹于豆腐中蒸制,利用豆腐吸附杂质并保留珍珠药性,此工艺需经验丰富的药工精准控制时间。
金衣包裹:使用纯度99.99%的金箔包裹药丸,厚度仅0.12微米,增强镇静安神效果,且入口即化无残留。
2. 同仁堂的工艺特色
注重“投料复核”与“细料粉碎”工艺,确保药材配比精准,药粉细度达标。
蜜丸手工裹金技艺被列为国家技术秘密,但未明确提及是否使用金箔包裹药丸本身。
强调“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但具体工序(如蒸制时间、药粉混合方法)与广誉远存在差异。
三、历史传承与认证
广誉远自1885年起改良安宫牛黄丸配方,被称为“安宫鼻祖”,其制作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曾作为国家外事礼品。
同仁堂生产安宫牛黄丸的历史可追溯至1798年,其工艺承载了清宫用药标准,但未得到国家级非遗认证。
四、临床应用与适用场景
广誉远的“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因高含量天然成分,更适用于急症急救(如中风黄金3.5小时内),而“单天然”版本则推荐用于节气养生(如惊蛰、夏至等)。
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同样强调急症救治,但未细分急救与养生场景。
总结
广誉远在天然药材品质(如牛黄胆红素含量)、古法工艺复杂度(如豆腐蒸珍珠、水飞法)及非遗传承上更具优势;同仁堂则依托清宫制药标准和品牌历史积淀,在市场上卖的比广誉远的多。两者均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但适用场景与工艺细节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