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机床大动作:子公司引入六家战投,背后信号不简单
秦川机床(000837)刚刚宣布了一项重要资本运作——其控股子公司陕西智能机床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将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包括法士特集团、浙江杭机、无锡机床在内的六家新投资者。本次增资后,智能机床公司注册资本将从5000万元增至2亿元,而秦川机床自身的持股比例则由72.14%稀释至45.07%,但仍保持控股地位,不会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易中,秦川机床并非单纯现金出资,而是以持有的三家子公司股权——西安秦川思源测量仪器、西安秦川数控系统工程、秦川集团(西安)技术研究院,外加部分现金进行增资。其他原股东及新进投资者则全部以现金方式认购新增资本。增资价格定为1.02元/1元注册资本,依据为评估基准日的净资产评估值。
更关键的一点是,新引入的投资者之一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正是秦川机床的控股股东,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不过该事项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且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合规。
这不是简单的融资,而是一次战略协同的升级
看到这份公告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子公司引资,而是一场围绕“工业母机”国家战略展开的深度资源整合。
我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新进股东名单太有含金量了。浙江杭机是国内精密磨床的重要厂商,无锡机床在高端磨削设备领域深耕多年,郑机所背靠中国机械总院,在传动与基础件研发上实力雄厚,甘肃海林中科则是轴承与自润滑部件的专业玩家。再加上秦创原科创投资这样的国资平台,以及作为控股股东的法士特集团——这几乎构成了一个从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到整机集成和资本支持的完整生态链。
这说明什么?说明秦川机床正在通过智能机床公司这个平台,推动行业头部企业之间的技术协同与资源互补。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强调“破解数控机床产业‘卡脖子’问题”的背景下,这种由龙头企业牵头、多方参与的创新联合体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
看懂了战略布局,再看股价就冷静多了
尽管近期秦川机床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五日主力净流入达-7924万元,技术面也显示空方占优,但我认为短期波动不应掩盖其长期价值的变化。
我关注到一个细节:机构正在逆势加仓。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华夏中证机器人ETF、香港中央结算等均大幅增持,尤其是机器人ETF系列持续进场,说明专业资金对其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定位——比如P0级数控丝杠磨床的研发能力——依然看好。
当然,也不能忽视风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5.33%、政府补助占比较高,这些都提醒我们公司盈利质量仍有提升空间。但这一次子公司引战,或许正是为了增强造血能力、优化治理结构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总的来说,这场增资不是为了“输血”,而是为了“组队打怪”。在一个越来越需要协同创新的时代,谁能整合资源,谁就可能掌握下一个十年的工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