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13-04-28 14:03:20 股吧网页版
太钢不锈:2012年公司债券(第二期)信用评级报告 查看PDF原文

公告日期:2012-08-20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

发债主体

太钢不锈(股票代码:000825)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97)

125 号文批准,由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集团”)

为独家发起人,以其拥有的从事不锈钢生产与经营业务的三钢厂、五

轧厂、七轧厂、金属制品厂等经营性资产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于 2006 年 5 月完成了对太钢集团钢铁主业资产的收购,实现了钢

铁资产的整体上市;2008 年 8 月,公司进行非特定对象公开增发,进

一步扩大了股本。截至 2012 年 3 月末,公司总股本 5,696,247,796 股,

太钢集团持有公司国家股 365,918.28 万股,持股比例为 64.24%。太钢

集团是山西省政府全资控股子公司,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西省人

民政府。

目前,太钢不锈形成了普碳钢和不锈钢两大系列、近千种钢铁品

种的生产格局,主要产品为冷轧不锈薄板、其他不锈钢、热轧普通中

卷板、普通钢坯及其他钢铁产品。2011 年公司全年生产坯材 956.52

万吨,同比增长 1.3%,其中不锈钢坯 276.54 万吨,同比增长 11.64%。

公司钢材产销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不锈钢产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全

球第一,在不锈钢行业龙头地位坚固。

发债情况

本期债券概况

本期债券拟发行总额为 25 亿元人民币,债券期限为不超过 10 年

期。本期债券票面利率在债券存续期内固定不变,采取单利按年计息,

不计复利。

本期债券由太钢集团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

保。

募集资金用途

本期债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改善债务结构、偿还公司债务、补充

流动资金,其中 15 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剩余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本

部流动资金。

经营环境

钢铁工业发展较快,未来仍有一定发展空间,但我国钢铁工业产

业集中度低、阶段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严重;我国不锈粗钢产

量逐年递增,产能过剩,但产业集中度高于普碳钢产业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2009 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 5.68 亿吨,

连续 14 年保持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 46.55%;2010 年我国粗钢产

2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

量继续上升,达到 6.30 亿吨。由于需求萎缩和钢价低迷对我国钢企生

产造成较大冲击,2011 年全国粗钢产量为 6.83 亿吨,增幅不大。2012

年以来钢铁行业继续低迷,粗钢产量增幅继续回落。生产成本方面,

2011 年铁矿石进口数量同比增长 10.90%,平均价格同比增长 27.61%;

2012 年一季度铁矿石进口量增速小幅回落,尽管价格下降,但国内钢

铁市场不景气导致进口量增速下降。2010 年 7 月起,我国取消了部分

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优惠,使行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2011 年,我国

出口钢材 4,888 万吨,同比增长 14.90%,但国际需求下降导致增幅同

比回落 58.10 个百分点。

在钢铁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不锈钢业也快速成长。在下游汽

车、家用电器、家具等行业带动下,2006~2010 年间不锈钢产量年均

增长率为 58%左右,远高于全国粗钢产量增速;2011 年我国不锈钢粗

钢产量为 1,575 万吨,同比增长 12.5%,产量和消费量的增幅均有所下

降。在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不锈钢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局

面,2011 年我国不锈钢产能达到 2,040 万吨,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 60%

左右。产业集中度方面,不锈钢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壁垒相对

较高,同时由于不锈钢材单位售价较高,吨钢物流费用占比远低于普

碳钢材使得销售范围较大,因此不锈粗钢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我国钢铁工业仍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行业竞争激烈、阶段性和

结构性产能过剩等问题。未来我国钢铁工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钢材消费强度下降,钢铁行业生产经

营面临严峻的局面。

国家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针对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2009 年 9 月国家对钢铁产业过剩

产能提出严格控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等 10 部委联合公布《国务院批

……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