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最新报告显示,一汽解放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1.15亿元和今年二季度的亏损0.09亿元,业绩不仅成功转正,还超出市场预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样表现亮眼,达到2.2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18亿元和上季度亏损1.59亿元大幅改善。
业绩反转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收入端,三季度行业旺季销量同比增长50%,带动公司收入同比提升超60%,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成本端,毛利率环比显著提升,同时管理、研发等刚性费用因收入大增而摊薄,费用率下降明显。这种收入增长与费用控制的良性互动,正是规模效应的典型体现。
新能源转型的成效同样值得关注。2025年1-10月,公司新能源重卡零售销量达2.27万台,同比增长275%,市占率提升至14%,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在传统业务回暖的同时,公司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加速落地。
展望2026年,重卡行业可能迎来政策驱动的置换大年。强标与补贴政策的联手拉动将成为行业核心逻辑,这为具备完整产品线和技术储备的头部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机遇。出口市场在经过2025年的结构调整后,预计将重回增长轨道,重卡出口距离天花板仍有翻倍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国企改革背景下推进的反内卷举措和内部治理改革,可能成为未来业绩持续改善的潜在催化剂。当规模效应遇上治理优化,往往能产生乘数效应。
从近期市场表现看,融资资金对一汽解放保持关注,连续多日出现净买入。大宗交易方面,11月14日出现单笔1000万股、金额7370万元的大宗交易,11月17日再有机构账户通过大宗交易买入1101.49万元,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在技术布局上,公司新能源产品已覆盖牵引、自卸、载货、专用、客车五大品系,包括纯电、燃电、混动三大技术路线。近期推出的解放蓝途星熠液氢燃电牵引车,主打干线运输物流市场,旨在解决新能源商用车续航难题。同时,公司与孚能科技等电池供应商的合作项目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进一步巩固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
随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重卡正加速融入光储充一体化生态体系。在最近的深圳CPSE充换电展上,一汽解放与三一重卡等头部企业共同展示了电动重卡产品矩阵,覆盖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等多种应用场景,显示出行业对新能源重卡市场前景的共识。
当前时点,一汽解放正处于传统业务复苏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轨道上。业绩转正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能否持续兑现增长,还需要观察政策落地节奏、出口市场恢复速度以及新能源业务的盈利改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规模效应的显现和治理优化的推进,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弹性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