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基金悄然减持中水渔业258.88万股,持股比例精准降至5%整数关口,这一动作背后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作为国务院旗下专注国企混改的战略投资者,其一举一动往往带有风向标意义。此次减持发生在中水渔业连续四日涨停之际,时间节点耐人寻味,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
减持细节清晰,合规性明确
根据中水渔业2025年11月19日公告,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简称“混改基金”)于11月1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2,588,835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7076%,减持均价为10.31元/股。减持后,其持股数量由20,881,670股降至18,292,835股,持股比例从5.7076%下降至5.0000%。我们注意到,本次减持股份来源于此前参与公司定增所获股份,因此无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符合监管豁免条款,程序合规透明。
5%红线背后的市场含义
持股比例降至5%是一个关键阈值。按照A股规则,持股5%以上属于“大股东”范畴,在信息披露、交易限制等方面有更严格要求。混改基金此次减持后恰好停留在5%整数位,既规避了后续频繁披露义务,又保留了重要股东身份,操作可谓精准。这可能意味着其阶段性投资目标已达成,或对当前股价位置持谨慎态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发生在此前四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之后,不排除存在获利了结的考量。
从公司基本面看,中水渔业近期受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因涉及海洋经济、水产品替代预期等概念而受到资金热捧。公司在互动平台也明确表示,其远洋捕捞作业区域远离日本核污染水流影响范围,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但短期内股价快速拉升,估值压力也随之上升,战略投资者选择在此时适度退出,显示出理性布局的节奏感。
目前信息有限,尚无法判断混改基金是否会有进一步减持计划。但从其过往投资风格来看,通常以中长期价值投资为主,此次小幅减持未必代表完全退出。未来需密切关注其在5%临界点后的持股变动情况,以及公司基本面和行业政策的持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