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基金悄然减持,中水渔业股东结构生变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简称“混改基金”)于2025年11月1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中水渔业2,588,835股股份,持股比例由5.7076%下降至5.0000%。根据公司发布的公告,本次减持后,混改基金持有中水渔业总股本的5%,持股数量从20,881,670股降至18,292,835股。此次减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也不影响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地位,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未造成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该笔股份来源于此前中水渔业向特定对象公开发行所取得,因此本次减持无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符合监管规定。相关权益变动信息已通过《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在巨潮资讯网公开披露。
股价强势上涨背后的资金博弈
最近几个交易日,中水渔业连续一字涨停,最新价达12.47元,涨幅高达9.96%,市场热度显著升温。从资金面来看,主力资金近期大幅介入,五日主力净流入达1.15亿元,占流通市值比达2.51%。与此同时,技术指标显示股价已突破布林线上轨,RSI一度进入超买区间,短期呈现强势上涨格局。
但我认为,这种快速拉升的背后更多是情绪驱动与题材共振的结果。当前水产养殖板块受“进口替代预期”、“预制菜概念”以及“国企改革”等多重因素催化,而中水渔业作为远洋捕捞龙头企业,自然成为资金聚焦的对象。然而,在股价短期内大幅偏离均线系统、成交量却明显缩量的情况下,这种强势能否持续值得警惕。
我看这次减持背后的信号
说实话,看到混改基金将持股比例精准压降到5%这一临界点,我心里是有点触动的。5%是一个关键门槛——一旦低于这个比例,后续减持就不再需要履行大额权益变动披露义务。这说明,混改基金可能正在为后续进一步退出做准备。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国企改革主题的投资者,我原本把混改基金的持股视为对公司基本面的一种背书。但这次减持发生在股价连续涨停之际,时机颇为微妙。它不像是一次被动调整,更像是一次顺势而为的操作。我不怀疑中水渔业在远洋渔业中的龙头地位,也认可其在预制菜转型上的布局,但短期估值是否已经透支了这些预期?
在我看来,当前市场的热情更多集中在“故事性”而非业绩兑现上。尽管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2.05%,但高增长能否延续,仍需观察国际渔场配额、汇率波动及下游消费复苏情况。
所以我的判断是:中水渔业具备长期产业价值,但短期股价已有过热迹象,叠加大股东择机减持,投资者应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追高。毕竟,风起时猪都会飞,可风停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