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房换债"的戏剧性和解
当凯撒旅业与海航系航空公司的债务纠纷最终以"现金+房产+机票"的组合方案达成和解时,这场持续数年的商业博弈终于画上了休止符。这场和解不仅关乎2.64亿元的债务重组,更折后疫情时代企业债务处理的创新思路。
从合作伙伴到法庭对手
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关系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海航集团控股凯撒旅业,双方在航空配餐、旅游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但随着海航集团陷入债务危机,2021年重整期间确认的5.46亿元共益债成为双方关系的转折点。当海航系航空公司未能按期清偿债务时,这对昔日的商业伙伴最终对簿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和解方案采用了相当灵活的清偿方式:8000万元现金直接缓解凯撒旅业的现金流压力;49套房产抵债约5034万元,这些资产未来可能带来增值收益;最富创意的是1.33亿元的储值机票抵债,这些机票既可自用也可作为旅游产品打包销售,相当于将债务直接转化为业务资源。
和解背后的战略考量
这场和解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解决了历史债务问题,还为未来合作打开了大门。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航空配餐、旅游服务等领域开展至少5年合作,这种"化敌为友"的转变或许比单纯的债务清偿更有价值。
从市场反应看,这次和解对凯撒旅业而言恰逢其时。公司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20%,虽然仍处亏损状态,但现金流改善和战略合作落地可能成为业绩拐点。而对海航系而言,解决这起诉讼也有助于其轻装上阵,专注于国际航线拓展等战略布局。
风险与机遇并存
这种创新性的债务解决方案虽然巧妙,但也暗藏风险。抵债房产的市场价值可能波动,储值机票的使用存在限制(每日不超过20万元),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此外,战略合作的具体成效还有待观察,毕竟双方都经历了控制权变更和业务重组。
回望2021年海航集团重整时,谁曾想到这场债务纠纷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收场?当企业从对抗走向合作,当债务转化为机遇,这或许为困境中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不过,这种创新方案能否真正实现双赢,仍需市场和时间来检验。对投资者而言,或许需要更耐心地观察后续的业务协同效应和财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