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旅业与海航系航空公司的诉讼和解终于落地了。
根据凯撒旅业10月28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及其子公司与原海航系十六家航空公司达成全面和解,涉及金额高达5.46亿元的共益债务问题正式进入执行阶段。这场始于2021年重整程序、历经多年协商与司法流程的纠纷,如今以现金、房产和储值机票组合清偿的方式画上阶段性句号——其中8000万元现金已到账,另有超过1.3亿元以储值机票抵债,5000余万元通过房产抵偿。海南省高院也已出具《民事调解书》,对协议内容进行司法确认,法律效力明确。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和解不仅是债务处理,还伴随着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曾经因款项拖欠而对簿公堂的两方,并未彻底撕破脸,反而试图在业务层面重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毕竟,海航系航空公司曾是凯撒旗下航空食品子公司的重要客户,彼此依赖度不低。从商业理性角度看,这种“边打官司边合作”的收场方式,其实反映了企业在现实困境中的妥协与务实。
看到这个结果,我第一反应是:这笔和解确实缓解了凯撒旅业的现金流压力,但能不能真正扭转局面,还得打个问号。
要知道,凯撒旅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微降,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超2400万元,旅游主业仍未走出恢复期。虽然公司身处出境游复苏、海南自贸港等热门概念之中,但近三年没有现金分红,股东回报几乎为零。眼下这笔8000万现金入账,无疑是及时雨,能改善报表上的流动性指标,可要说彻底解决经营难题,还远远不够。
而且,用储值机票和房产来抵债,听起来数字大,实际变现能力存疑。尤其是储值机票,本质是一种服务承诺,未来能否顺利使用、航线是否匹配需求、市场景气度如何,都会影响其真实价值。至于房产,位置在哪、产权是否清晰、后续处置成本多高,也都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我也得承认,能在当前环境下推动这样一笔复杂债权重组完成,管理层至少展现了较强的谈判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特别是引入司法调解机制,确保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说明公司在风险处置上趋于成熟。
总体来看,这次和解是一次典型的“止损式突围”——不是赢在增长,而是避免进一步失血。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情绪或有提振,但中长期仍要回归基本面:凯撒的旅游业务何时真正盈利?新战略能否打开新增长曲线?这些问题,比一场诉讼的落幕更重要。